不粘鍋的出現,為健康少油的烹飪提供了條件,也使炊具清洗變得更加簡便。然而在不粘鍋走進生活的同時,對於其塗層安全性的質疑之聲也從未停息。不粘鍋塗層,尤其是特氟龍塗層,它們在使用中會存在健康風險嗎?為什麼會有人説不粘鍋塗層破了會致癌?
不粘鍋最早出現在西方國家,直到90年代才開始進入我國。我國傳統的大鐵鍋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早已經根入中國的文化,這場新鍋與舊鍋的對撞,自然引起了社會上的強烈反應。人們一開始對不粘鍋很好奇,也有不少人買來用,可是不久之後,一個傳言讓整個不粘鍋在東方遭遇了滑鐵盧。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特氟龍在煎雞蛋的温度就會致癌!”特氟龍是不粘鍋的塗層,也是讓不粘鍋能不粘的主要物質。千禧之年,人們對於癌症二字非常敏感,因此一聽這個説法就嚇得不敢使用不粘鍋,而一些號稱無特氟龍塗層的不粘鍋佔據了各大廣告頭條。那麼特氟龍真的是一個毒物,危害人們的健康嗎?
不粘鍋的塗層主要成分是特氟龍,化學名稱聚四氟乙烯,它還有一個稱號,叫做“塑料王”,也就是説它是製作塑料的原材料。
怪不得當初人們一聽説它的實際身份後大驚失色,塑料一直被認為是有毒的,因為在燃燒的工程中會有異味出現。而且在人們的印象裏,塑料經不起熱,有很多塑料飯盒因為盛開水被燙變形,油鍋的温度比開水還燙,這一熱它可不就爛了嗎?但其實塑料也分很多種,有些塑料的耐熱能力超乎人們的想象,特氟龍就是其中之一。
央視的節目《生活提示》為了解答觀眾們的疑問,專門做了一期不粘鍋的實驗。他們聯合北京化工大學做了相關的數據分析。研究人員將不粘鍋的塗層刮下來,進行各個温度階段的測試。
實驗發現,市面上的特氟龍塗層分解温度在300攝氏度以上,而我們的油鍋在130度的時候就很適合烹飪了,等油鍋温度達到300度的時候,油煙非常嗆人,沒人會在這個温度做菜。特氟龍本身並不會與人體組織發生任何反應,我們的胃酸屬於弱酸性,特氟龍是抗強酸性,所以就算把不粘鍋的塗層吃了下去,其最後的結果是被排出體外。
經過實驗可以得出答案,不粘鍋的使用温度不足以使特氟龍分解,而掉落的特氟龍不會危及生命。那麼這是否説明不粘鍋的塗層就算脱落了也能繼續使用?
研究人員建議,最好別使用,雖然對人沒有生命害處,但是塗層脱落的不粘鍋會出現受熱不均勻的現象,最後變成了粘鍋,失去了原本的意義。為了避免不粘鍋塗層掉落,我們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別使勁造作不粘鍋。
但不粘鍋也挺貴的,怎麼樣才能防止塗層脱落呢?
首先,不要用硬質金屬鍋鏟在不粘鍋裏炒菜。最好使用木質或者高温塑料鍋鏟,這樣能減少剮蹭,破壞塗層。
其次不要在炒完菜之後立馬用冷水清洗,應該等鍋的温度冷卻下來後再洗。比如用水流沖洗鍋的中心,使它的温度從100多度一下子下降到20度不到,中心的塗層急速收縮。而四周的塗層收縮速度沒有中心塊,收縮差造成脱落。
最後就是清洗過程中儘量使用海綿等質地比較軟的用具,不要使用鋼絲球,這樣也會劃破不粘鍋的塗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