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李玉奇:清熱消疳健脾助運法治療小兒厭食症

國醫大師李玉奇:清熱消疳健脾助運法治療小兒厭食症

國醫大師李玉奇:清熱消疳健脾助運法治療小兒厭食症

▲李玉奇 國醫大師

古人對小兒疳積有五疳之説,意在説明疳積可以影響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從而出現與五臟功能失調相關的病理症狀。國醫大師李玉奇行醫數十載,治療小兒疳積症臨證經驗豐富,認為本病病機屬本虛標實。本虛為小兒臟腑嬌嫩,脾胃易受損虛弱,標實為食積不化,藴濕生熱,氣機阻滯,故提出治療不單以健脾和胃為法,更注重清熱涼血。現將臨證運用介紹如下。

望形體 觀舌脈 尋病機

李玉奇認為:小兒厭食症是兒科中一種常見疾病。中醫稱之為“小兒疳積病”。本病的病因主要為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強迫進食,採取打罵等方法強迫小兒進食,引起反抗和厭惡情緒,導致食慾低下;吃飯不定時、過量,有偏食、愛吃零食習慣,擾亂消化吸收規律影響食慾;或環境變遷及陌生環境,使小兒產生恐懼心理,影響情緒,造成食慾不振;以及諸多藥物影響脾胃消化,造成食慾減退或厭食。臨牀多症見食慾不振,厭食,或噯氣泛惡,神疲倦怠,形體偏瘦,大便不調,或伴有夜間哭鬧。舌淡胖、苔黃或白或薄膩,脈弱無力。望形體,可見形瘦,面色少華,頭髮枯槁,個頭往往低於同齡孩子。

國醫大師李玉奇:清熱消疳健脾助運法治療小兒厭食症

《太平聖惠方·治小兒一切疳諸方》記載:“夫小兒疳疾者,其狀多端,雖輕重有殊,形證各異,而細窮根本,主療皆同,由母哺乖宜,寒温失節,臟腑受病,氣血不容,故成疳也。”李玉奇認為本病的根本病機是由於飲食或情志傷脾,小兒臟腑嬌嫩,造成脾胃受損,脾胃運化失司,食積不化,久則藴濕生熱,阻滯氣機所致氣血生成障礙終至厭食及發育遲緩。並歸為“小兒疳積”病,治療不單以健脾和胃為法,更注重清熱涼血。

立法則 選方藥 臨證加減

依據小兒疳積病病機,李玉奇提出疳積病總的治則為清熱消疳,健脾助運,並以此自擬除疳湯,藥用:胡黃連6g,藿香6g,蒼朮6g,砂仁6g,山藥10g,雞內金10g,麥芽10g,山楂10g。臨牀辨證加減,獲得較好的療效。尤其處方中胡黃連為方中主藥,清虛熱,除疳熱,厚腸胃,每每用之有效。

方中重用胡黃連為君藥,除疳積發熱,涼血導滯,此一味即可統領千軍萬馬;麥芽、雞內金、山楂消食健胃;藿香、蒼朮芳香醒脾,助運化濕;砂仁行氣調中,和胃健脾;山藥健脾益氣,補虛固本。

國醫大師李玉奇:清熱消疳健脾助運法治療小兒厭食症

本方以胡黃連清血中鬱滯為先導,鬱熱清,再配以消食健脾之藥物化積除滯,補虛固本,消中有補,補中有消,藥性温和,消不傷正,補不留邪,恰適於小兒臟腑嬌嫩之體質。還特別指出:小兒疳積病程較長,常為虛實夾雜,辨證用藥,以運脾開胃為基本治法,但必以清虛熱為先,再論調補,否則多補無益。虛熱內擾,單純補脾無異於以薪助燃,只能加重火勢,病必難愈。隨症加減清熱不可過於寒涼,化濕不可過於香燥,行氣不可過於竄烈,健脾不宜壅補,養陰不宜滋膩,治療貴在調理脾胃,用藥長於和中。並指出以6個月之前以母乳餵養為主,若已添加輔食,在治療之始,應輔以米糊餵養護胃,不可過早進補,待病情緩解後,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

典型醫案

1

醫案一

潘某,女,四歲半。初診日期:2000年10月。

主訴:納呆、納差伴大便幹一月餘。病史:家長代訴。患兒平素喜食生冷飲食,近一月餘納呆納差,大便幹,4~5天一行。

現症:納呆納差,大便幹,4~5天一行,患兒形體偏瘦,口乾,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

診斷:(胃熱陰傷,脾失健運型)納呆(西醫稱為小兒厭食症)。

治則:清熱消疳,健脾助運。

處方:除疳湯,藥用:胡黃連6g,藿香6g,蒼朮6g,砂仁6g,山藥10g,雞內金10g,麥芽10g,山楂10g,陳皮10g,黃芩6g,黃連6g,6劑,水煎服,1劑/天。

二診:納食增加,大便變軟,1~2天一行,舌紅減輕,去黃連,繼服6劑。

三診:納食正常,大便自調,舌淡紅,苔薄白。

按:納呆、納差當屬脾胃納運功能失調,胃為腑,屬陽土;脾為髒,屬陰土。胃病易實易熱,脾病易虛易寒。故小兒厭食症常由胃熱、胃失和降,脾虛、脾胃納運失調引起。患兒平素胃中積熱,耗傷津液,可引起腑失通降,出現大便幹;平素喜食生冷飲食,損傷脾胃,脾失健運,胃納失常,故見納呆、納差。故治療本病應以清熱消疳,健脾助運為治療大法。在除疳湯基礎上加陳皮以理氣助脾胃運化,黃芩、黃連清肺胃之熱以助通便。黃連、黃芩為苦寒之品,長期亦可損傷脾胃,小兒素體“元氣未充,稚陰稚陽”,故中病即止。

2

醫案二

嶽某,女,11個月。初診日期:1999年2月。

主訴:納呆伴大便稀溏半個月。病史:患兒母親口述。半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喂服清熱解毒類中成藥及頭孢類抗生素後,患兒納呆,進食量明顯下降,並出現大便稀溏,日行4~5次,無膿血便。

現症:納呆,甚至拒絕進食,偶有噁心嘔吐,腸鳴,大便溏,夜寐不安,面色無華,舌紅,苔白膩,指紋紫。

診斷:(脾虛濕滯,鬱而化熱型)納呆(西醫稱為小兒厭食症)。

治則:清熱消疳,健脾助運。

處方:除疳湯,藥用:胡黃連6g,藿香6g,蒼朮6g,砂仁6g,山藥10g,茯苓10g,麥芽10g,陳皮6g,白豆蔻10g,梔子6g,6劑,水煎服,1劑/天。

二診:納食增加,大便略成形,日行2次,腸鳴好轉,無噁心嘔吐,夜寐差略好轉。舌紅減輕,梔子減量為3g,加雞內金10g,繼服3劑。

三診:納食基本正常,大便基本成形,日行2次,腸鳴好轉,夜寐差好轉,舌淡紅,苔薄白。去梔子,繼服3劑。四診:納食基本正常,大便基本成形,日行1次,舌淡紅,苔薄白,脈平。

按:患兒素體脾胃虛弱,加之服用苦寒藥物後傷及脾胃,運化無權,脾虛濕滯,日久化熱,出現脾虛,濕、食、熱互結的虛實夾雜病證。

治療此證,應考慮小兒素體“脾胃虛弱”的體質特點,以健運脾胃為主,兼顧化濕、消食、清熱。本方中加少許梔子以清三焦之熱,並隨着病情緩解,逐漸減量,以防寒涼藥物傷及脾胃,故中病即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37 字。

轉載請註明: 國醫大師李玉奇:清熱消疳健脾助運法治療小兒厭食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