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約有77.3%的老人,有過幫子女帶娃的經歷。
小孩子總是會有一些迷惑行為,別看他小小年紀,卻能將身邊的人區別對待。
寶寶有喜歡和討厭的人,討厭的人就算拿零食和玩具哄寶寶,小傢伙也不會理睬;一旦喜歡的人出現,寶寶所有的壞情緒都不見了。
寶寶見到爺爺瞬間大哭,誰抱都不行山東的一對祖孫,讓大家見證了“隔輩親”的感情有多深。爺爺和孫子全程沒有説話,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愛意。
爺爺忙完農活趕過去看孫子,奶奶抱着寶寶在門口迎接爺爺,開門前寶寶就有些着急了,隨後的一幕超有愛。
小寶寶見爺爺回來瞬間大哭求抱抱,爺爺見狀立馬丟下手裏的包,來不及休息就抱起了寶寶。
小傢伙到了爺爺懷裏後,還沒等爺爺説話哄一鬨,立刻就不哭了,變成了安靜的乖寶寶。
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據寶媽説,寶寶平時就跟爺爺比較親。只要爺爺在家,爸爸媽媽和奶奶都沒有地位了,誰抱都不行。
爺爺抱着孫子可能會有些累,但這種被偏愛的感覺,是許多老人想要擁有的。
不過,想要被寶寶偏愛並不容易。就算是“親爸親媽”,不符合條件也可能會被寶寶嫌棄。
被寶寶偏愛的人,通常有哪些特點?老話講“有奶就是娘”,寶寶表面看上去愛哭,不會説話又不懂事,實際上他們聰明着呢。
寶寶喜歡顏值高,笑容多的人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寶寶在逐漸能看清人臉之後,有自己的審美,這是“嬰兒道德觀”之一。
很多寶寶喜歡看帥哥美女,喜歡家裏的小姨和舅舅,除了有趣以外,多半也是因為他們的高顏值。
另外,寶寶不喜歡錶情呆板嚴肅的人。當他們還無法用語言進行交流時,是通過看大人面部表情進行情感溝通的,笑容多的人更容易得到寶寶的偏愛。
寶寶喜歡身上有“肉肉”的人
大人在抱寶寶時,通常是胳膊、肩膀還有背部與寶寶接觸,太瘦的人比較有骨感,寶寶會感覺到不舒服。
因此,很多寶寶喜歡躺在爸爸的“啤酒肚”上,躺在媽媽肩膀上就哭鬧,很可能是因為媽媽太瘦了。
寶寶喜歡經常照顧他的人,前提是性格好
通常來説,寶寶最親的人應該是爸爸媽媽,尤其是全職在家帶娃的寶媽。結果寶寶反而可能喜歡爸爸,和不經常見面的老人。
這是因為,寶寶對大人的情緒很敏感,寶寶被照顧會有依賴感。但是寶寶也容易淪陷在一個温柔有耐心的老人懷中。
怎樣得到寶寶的偏愛?其實並不難經常有人問糖媽,寶寶3歲前不記事,是不是等3歲後再對他好就行?答案是不行!
寶寶3歲後的記憶慢慢變強,3歲前的温馨、和被疼愛的感覺,如果是持續狀態,那麼寶寶對這個人的好感也會持續增強。
若是等到3歲後才來和寶寶建立情感,不僅速度慢,而且感情也沒那麼深。
因此,家長從寶寶小的時候,就要多多和寶寶進行情感溝通。包括目光對視、單向聊天,這些畫面會存在寶寶的潛意識中。
但要注意,如果發現寶寶和自己不親近,彆強行去抱寶寶,或者和寶寶親近,這樣反而會引起寶寶的抗拒和反感。
試着理解寶寶的“審美”,還有他的小情緒。從前面提到的3點中找原因,並解決問題,給寶寶一些時間,接受並喜歡自己。
寶寶見了爺爺哭着求抱抱,隔輩的親情很珍貴同樣是疼孩子,年輕父母和老人的愛有所不同,被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寵愛長大的孩子,人生中多了一份温暖回憶。
老人通常會在隔輩人的身上,看到兒女小時候的影子,所以才會加倍疼愛孩子。
老人像漸漸落下的夕陽,隔輩的孩子就像上升的朝陽。許多老人想要兒孫滿堂的生活,是因為他們能從隔輩身上,感受到温暖與希望。
這個山東的寶寶,一舉一動都透露着對爺爺的依賴和偏愛,可想而知,爺爺平時一定特別寵愛他。
希望等寶寶長大後,依然和爺爺有這樣好的感情。即使未來他再也不是那個愛哭的孩子,但爺爺給過的懷抱,仍能一直温暖着內心。
糖果媽媽心裏話:
隔輩親格外珍貴,希望寶寶能記得爺爺的好,長大有了能力後,也能做爺爺的依靠,去照顧爺爺、回報爺爺。
【今日話題】你的寶寶有沒有“偏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