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立秋後還有秋老虎,如何預防“三暑”?中醫:兩味藥助你防暑防燥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健康

今年又是熱到離譜的一年,備受高温折磨後,聽聞立秋將至,大家的身心都不由為之鬆快下來。但立秋≠降温,立秋節氣在一年之中最熱的中伏,所以在大多數年份中,立秋後天氣並不會立刻變得涼快起來,還需謹慎秋老虎,更要當心與之同行的“秋後中暑”。

從中醫角度上來説,“秋後中暑”當中的“中暑”,主要分為三大類:陽暑、陰暑和暑濕。

一防陽暑

高温、烈日下最常見!

陽暑和西醫所致的中暑是十分接近的,即長時間處於高温、烈日環境中引起的中暑,此時,户外與體表温度都很高,人體產熱和獲取熱量增加,導致津液流失過多,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在此情況下人體温度調節便會失衡,無法及時散熱,就容易導致中陽暑。

陽暑患者會出現渾身發熱、口渴、心煩、大汗淋漓甚至是暈厥,嚴重者發展到熱射病還有致死的風險。

二防陰暑

吹空調竟也能中暑?

長時間處於高温環境會中暑,而長期處於涼爽的空調房當中竟然也會中暑!這種中暑便稱為陰暑。陰暑與陽暑不同,陰暑是機體在暑天受寒所引起的,比如長時間吹空調、進食過量的冰鎮飲料、冰西瓜等等都可能會導致陰暑。

這是因為在秋老虎等天氣炎熱的時候,如果長時間吹空調、喝冷飲,會讓寒邪襲於肌表,熱閉於內而致病。會出現頭痛、發熱、鼻塞流涕、渾身痠痛等症狀,很多患者會誤將其當作傷風感冒進行治療,治標不治本。

三防暑濕

“病從口入”可不是句玩笑話!

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秋老虎的時節雖然氣温不會立刻涼爽下來,但秋雨綿綿、氣候潮濕,再加上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敞開胃口吃一些生冷的食物,當季涼爽的西瓜、可口的冷飲、甜蜜的雪糕,都可能是致使暑濕之邪入體的病機。

暑濕之邪侵襲體內,會導致患者出現上吐下瀉、噁心嘔吐、發熱等症狀,相當於西醫上所説的胃腸型感冒,尤其是身體較弱的老人、孩子,更容易“中招”。

秋後中暑可有良藥解?

“三暑”只需“兩解”應對!

第一解:對於高温環境導致的陽暑,最重要的就是降温,讓患者脱離高温、高熱的環境,轉而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並馬上給予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在症狀稍有緩解之後,可以喝一些綠豆湯解暑,不過要謹記的是,這種陽暑可別用“解暑常備”——藿香正氣類藥物。

藿香正氣類藥物多源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記載的名方藿香正氣散,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用,屬於偏温熱型的中成藥,因此不是很適合用於陽暑,而更對症於陰暑與暑濕。陽暑的治療以清熱解暑為主,用藥上可選用白虎加人蔘湯,清絡飲,清暑益氣湯等,或是用人丹、十滴水等。

第二解:對於暑熱環境下,長時間吹空調、進食冷飲而導致的陰暑、暑濕,解除疾病、緩解症狀的優選就是藿香正氣類藥物,如不含酒精的片劑上藥牌正氣片。

正氣片是在藿香正氣散的基礎上加減化裁、升級而來的,它與藿香正氣水等藥物略有不同,傳統的藿香正氣散方中含有藿香、大腹皮、蘇子、甘草等中藥成分,改良後的正氣片採用廣藿香油、紫蘇葉油,增強了芳香化濕、發散風寒的效果,並且將大腹皮、白朮改為木香、蒼朮,增強藥效的同時也提高了用藥安全性,並且採用了制半夏+生薑這一組合,增強了對於陰暑、暑濕導致的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的治療效果,使得用藥更為對症。

最後要提醒大家,秋老虎來勢洶洶,為防“三暑”,謹記少食生冷莫貪涼,同時也可適當增強運動,促進出汗以祛寒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