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讀者私信小九提問:
“現在越來越多人得癌症,腫瘤成為人類死亡因素之首,那麼在古代有癌症嗎?是不是因為現代污染變多了,癌症才多了起來?”
今天的人似乎有種錯覺,認為古代人不得癌症,癌症是近代才出現的疾病。
其實,最早出現“癌”字的中醫文獻是宋代的《衞濟寶書》和《仁齋直指附遺方論》,後者最早對“癌”進行了描述:“癌者上高下深,巖穴之狀,顆顆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裏”,意思是癌象岩石狀,有毒根深藏於體內。
古代其實也有癌症的,只是因為年代久遠加上古醫書上的記載內容,不但是專業的而且還是文言文,導致大部分的現代公眾並不能接觸到這些信息,即便看到了,可能也不明就裏。
一、古人也會得癌症,但比現在至少低50%
雖然古人也會得癌,但從相對專業的角度看,古人不得癌症或者得癌症少也是事實。原因之一就是,古代人的壽命人均很短,還沒有到得癌症的年紀,很多人就已經去世了。
癌症本來就是跟人的年紀有很大關係,越是年齡大的人,患癌的比例和風險越高,兒童和年輕人得癌的風險相對很多。而科學研究也發現,這種情況和古代的情況是一致的。古人也是年輕的時候不會得癌,但是還沒活到一定的年紀,就去世了。
夏商時期的人均壽命只有18歲,春秋戰國時期是20歲,漢唐則是27歲左右,一直到民國,人均壽命也一直在35歲左右徘徊。由於壽命短,使得很多人都不能活到得癌症的年紀。
其次,由於古代科學技術有限,即便真的是得了癌症,古人對於這種疾病也不會有清晰的認識,人們只會籠統的知道,這個人得了不治之症,只能慢慢等死。
《國際古生物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古代也存在癌症。他們研究了1500年到3000年前的一千多具骸骨顯示,其中有6具骸骨明確顯示患有癌症,兩名年輕的女性患有宮頸癌。但深入研究也發現,古代癌症的患病率至少要低50%。
圖源網絡
為什麼現代醫療發達,癌症卻越來越多?
人不能永生,醫療技術在進步的同時,很多疾病也在演化,現代之所以癌症越來越多,其實有三方面主要的原因。
第一就是人均壽命延長了。
我國現代的人均壽命在78歲左右,這意味着,社會上大部分人都能活着感受到癌症。大部分常見的癌症都是在40歲以後,甚至是60歲以後才會出現。比如食管癌,通常都是在60歲以後才會發病;前列腺癌,年紀越大患病風險越高,發病中位數為72歲。
某種程度上來説,癌症就是人體死亡的見證,雖然科技進步了,但是自然界仍舊牢牢的用癌症這種方式,控制着人類不能永生。
第二就是社會變化的影響。
社會變化對癌症的影響是雙向的,我們先來看看正面的影響。電冰箱發明之後,食物安全性提高,人類吃黴變食物的機會減少,胃癌的風險降低了。
但是社會的變化也有負面的影響,比如工業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導致肺癌等腫瘤高發;石棉這種礦物質在近代的被發現,也一度讓很多人深受肺病和肺癌的折磨。社會變化,人類的工業活動,一方面使得人們有了新技術可以抵禦某些疾病傷害,但另一方面,新技術本身也會帶來另外的一些傷害。
第三就是檢查水平的提高。
醫療技術在近代社會後突飛猛進,隨着對癌症的研究,體檢和篩查也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這都得益於技術的進步,讓疾病能夠儘早被確診。
這幾項因素綜合在一起,使得現代社會的癌症越來越多。
院士提醒:防癌關鍵,在於遠離致癌因素
研究癌症60年,現91歲的國內腫瘤科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教授表示,現代社會防癌,最主要的就是要遠離致癌因素。
孫燕院士 圖源網絡
社會生活中致癌因素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輻射會致癌,這是一項因素。其次,生物性感染,比如乙肝或者艾滋病人,也是間接的致癌因素。再者,環境污染也催生很多致癌因素和致癌物。
在知道了這些致癌因素的同時,接下來就是積極的進行預防,比如定期的健康體檢,這樣可以有效發現腫瘤疾病,將其控制在早期階段,並能積極進行治療。有了健康意識,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煙酒、堅持運動以及合理的膳食,雖説這是基礎性的習慣,但是堅持下去,就能讓每個人的身體煥然一新。
總之對於癌症,預防的關鍵就是儘早進行阻攔,並在發現疾病後早治療,預防要早,治療也要早,有了這種積極的態度,癌症也就難以突破你的防線了。
參考資料:
[1]《癌症為什麼越來越多了?專家支招“防癌十計”》.復旦醫學院科普研究所.2020.1.7
[2]《六成癌症死亡可預防 專家強調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新華網.2017.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