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廢孩子後我才明白:父母若不向內求,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在家庭教育的電視劇裏,往往都有一對控制慾很強的父母。

在《小歡喜》裏,學霸英子的媽媽對女兒一直抱有很高的期待,即使英子已經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不能吃垃圾食品不能玩樂高班級名次要保持第一不能報考天文學專業不能去做志願者...

種種高壓讓英子喘不過氣,並且患上了抑鬱症,離家出走想要輕生。

我們不要以為電視劇誇大了,在現實世界中,悲劇常常上演,每一年都會因為家庭教育的失誤,致使孩子輕生。

我們怪罪手機、怪罪遊戲卻唯獨覺得自己是沒有錯的。

幾年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接受央視的採訪時就説過:“良好的家風影響人的一生,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而家風的形成有賴於家長的言傳與身教。”

換言之,一個孩子能夠走向成功的根源就在於父母的培養。

養廢孩子後我才明白:父母若不向內求,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們做父母的只注重成績,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目標為孩子規劃,投資多少金錢都在所不惜,但我們卻從不想着去改變自己,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喚醒孩子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養廢孩子後我才明白:父母若不向內求,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你自以為對孩子做的付出,其實只是無用功而已!

我是一個80後母親,曾經,品學兼優的女兒走到墮落的邊緣,我太清楚很多時候的父母教育,不過是在做無用功罷了。

從小,我對女兒的要求就非常嚴格,衣食住行無一例外。自從上小學後,她就被從小誇到大,看到女兒名列前茅的成績,我沾沾自喜。

可怕的是,進入初中後,女兒彷彿是一夜之間變了個人一樣,變得叛逆不聽話。

當時,巨大的改變打的我措手不及,我知道女兒是進入青春叛逆期了,不能和女兒硬碰硬。可是無論怎做,女兒好話賴話都不聽,更不願意和家人溝通。崩潰的我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

女兒成績一落千丈,家庭氛圍沉悶不樂,任憑我做什麼都不管用,氣急敗壞的我,情緒一上來,有時候還會打女兒。

為了找到適合的教育方法,我開始了無止境的學習之路。

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

“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在我看來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難的一點。內卷的環境下,孩子不“雞”就不可能比得過同齡人。

養廢孩子後我才明白:父母若不向內求,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我之前見過一位媽媽,為了兒子的課外班,週六週末從早上9點起跑遍各大機構聽講座。

我問她:“累嗎?”她苦笑着説:“能不累嗎,好不容易有個休息日還得為孩子的事操心。”我繼續問:“孩子自己有什麼想法嗎?”她接着答:“整天就知道玩手機,我要是不上心,他徹底完蛋了!能逼一點是一點吧。”

聽完我沉默了,我相信很多父母哪怕付出一切給孩子都不會有怨言,然後換來的卻是孩子的不理解,不配合,不上進。原因為何?我們都把勁兒使在了孩子身上,從沒關注過自己。

於我們而言,父母都是第一次做。很多養育孩子的理論與知識,其實都是需要我們學習的。

以我個人舉例,我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而且脾氣一點就燃。生活、工作、社交...在各種壓力下,我的情緒總是一不小心就衝破理智的閘門。所以,明知道孩子到了叛逆期,不能再打孩子了,我還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次次衝突之下,我和女兒的關係瀕臨決裂的邊緣。

後來通過學習,我知道“父母每一次壞情緒的爆發,都會成為孩子腦海中恐懼、憂慮的代名詞,讓孩子變得更叛逆、焦慮、不自信。孩子內在不寧,如何投身學習?”

養廢孩子後我才明白:父母若不向內求,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大腦的構造就是越安全、越放鬆、越愉悦,越能進入學習狀態。有遠見的父母,需要學會了控制情緒,用暖言溝通,營造出輕鬆、快樂的家庭環境,為孩子撐起一把保護的傘。

當我把學到的知識與方法運用到自身,並不斷練習後,我發現自己的焦慮情緒減淡了不少,也穩定的不少。

如此堅持下來,我還原了親子關係的清爽,讓女兒的心變得很安,説話變自信,也更投入於學習。

父母也需要成長,不是付出那麼多卻被孩子指責,而是把勁兒使在自己身上,被孩子理解,被支持。

養廢孩子後我才明白:父母若不向內求,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成績沒那麼重要,但一定要有學習內驅力

説起成績,我承認我很關注。小學的時候,女兒的成績但凡跌出全班前三,我都感覺如臨大敵。拿到卷子,我就會聲色俱厲地説:“太馬虎了,這道題你都能算錯,否則你都可以進前三了。下次小心點,留出時間檢查!”

女兒那時還小,沒有勇氣也沒有意識反抗我,但我能從她的臉上讀出傷心與委屈。

久而久之,女兒就成了我的“提線木偶”,直到青春期她自我意識覺醒,她開始反抗我。

這個時候,女兒已經變為“不逼不學”了,毫無學習的動力,更別談成績進前三了。

養廢孩子後我才明白:父母若不向內求,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前提是滿足底層的需要。作家周國平曾説:“不要用你眼中的現實去糾正他,只有被尊重、被認可、被支持的孩子。才能夠激發出內心的創造力、內驅力和毅力。”

道理很簡單,但具體做起來有很多可言之處。比如先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先暫時降低學習難度,可以製造反饋,幫孩子找到目標...種種都需要我們父母的協助。

我自知自己不可能獨立改變成為一個合格父母,去幫助孩子激發學習的內驅力,所以在專欄課裏,我得到了專業老師的幫助,讓我學有所獲。

有一次週末,我清早出門買完早點剛進家門就聽到了朗朗讀書聲。起初我以為我聽錯了,後來我悄悄靠近女兒的房間,發現女兒竟然在背單詞。當時我的心情激動得難以平復,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改變終於對女兒起效了。

後來和女兒聊天,她才告訴我:“我認清了,我還是學生,其實我的最主要是學習,不是為了你和爸爸而學,而是為了我自己!”

養廢孩子後我才明白:父母若不向內求,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不包辦,而是適度放權

小到陪寫作業、代選興趣班大到未來的職業規劃,身為父母的我們已然習慣大包大攬。我們總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我們的干預是為了孩子好,然而殊不知孩子該撞得南牆躲不過,自己替孩子選擇的路,現在都成了坑。

養廢孩子後我才明白:父母若不向內求,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孩子已經長大,家長一定要懂得放手。大事上和孩子商量,小事上全權交給孩子。如果自己還不放心,那就以第三者的身份,給予孩子建議,至於孩子想不想接受,父母不能插手,唯有這樣,等他們長大之後,才能內心豐盈而篤定。

當女兒進入青春期後,她做的和我説的完全南轅北轍。當時我執着於扳正她,我不僅會奚落她的所作所為,我還會用一些要求逼迫她,我錯得太離譜,以至於女兒徹底破罐破摔。

如今,我明白很多事情需要她自己經歷過,才會懂得。所以大範圍內,我不會去阻止她去嘗試,當我表現得淡然後,女兒改變了很多。

我們如何把原生家庭變成一所學校而非牢籠,把自己變成孩子成長路上的擺渡人而非攔路虎,都需要家長不斷地“向內求”。

學習之後的半年,女兒迎來了期末考試。如今,她的學習習慣、為人處事的性格都改變太多了。距離期末考試一個月,她已經主動把手機交給了我保管,並且給自己定了目標。我問她:“你現在還討厭學習嗎?”她説:“不討厭,書中自有黃金屋,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刮目相看!而且有時候努力解開一道題的感覺很棒!”

孩子今天的模樣,從20年前他的原生家庭中就可以窺見輪廓。

所以父母一定要調整心態,因為家庭教育中的任何危機都是一個提升父母教育素養的契機,現在開始調整、學習,還來得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83 字。

轉載請註明: 養廢孩子後我才明白:父母若不向內求,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