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

觀古今看世界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
公元618年,隋煬帝楊廣和往常一樣起牀,對鏡梳洗。
儘管他統治下的隋帝國已經風雨飄搖,儘管他已經被迫逃亡江南,但他身上依然散發着真命天子的獨特氣息。
看着昏黃的銅鏡,眼望其中自己朦朧的身影,楊廣不自覺地摸了摸脖子,悠悠着感嘆道:
“大好頭顱,不知誰將斫之。”
旁邊的蕭皇后一聽,頓時勃然變色,立即勸道:
“陛下何出此言?方今天下已亂,禍患未平,怎麼説這般喪氣話?”
對於皇后的勸誡,楊廣似乎根本聽不進去。
在他心裏,即便自己淪落到這般田地,關隴貴族已經步步緊逼,他依然覺得能夠高枕無憂。
萬萬沒想到,就在當天上午,宇文化及帶着叛軍衝入楊廣的行宮,當即把他處死。
早上梳洗時一句自鳴得意的嘲諷,居然就在幾小時內一語成讖。
通常來説,歷史上對楊廣的評價都是貶多於褒,認為他好大喜功,暴虐無度,致使隋朝跟大秦一樣二世而亡。
但如果咱們真正想深入瞭解一個歷史人物,就得從他的家庭背景與成長經歷開始追溯。
青少年時期的楊廣,用五個字就可以貫穿,那就是“討好型人格”。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
“討好型人格”屬於現代心理學的術語,意思是説一個人為了拼命迎合周圍環境的認同,就會在語言和行為上拼命貼近他人的喜好。
哪怕是扭曲自我,讓自己不快樂,也在所不惜。
這種人或許很靚麗,很優秀,看上去人畜無害歲月靜好,但他的內心往往承受着巨大的落差和撕裂。
楊廣就是這樣一個人,儘管史書説他“美姿儀,少聰慧”,完全可以憑藉自身稟賦獲得大家信任,但他還是選擇壓抑自我,拼命迎合別人。
按理説在侯門似海的宮廷裏,楊廣貴為皇子,不僅長着俊美白皙的皮囊,還擁有一顆眾人豔羨的最強大腦,那麼他還需要刻意討好誰呢?
這個被討好的對象,就是他的母親獨孤伽羅皇后。
獨孤伽羅出身少數民族,既有着別樣的異域風情,也兼具中原女子的明媚和聰慧。
作為楊堅數十年的伴侶,她對外詮釋了母儀天下的格局,對內也在子女的教育上頗費心思。
對於眾位皇子的能力和品性,獨孤伽羅一向都以最嚴格的標準進行要求。
父母如此優秀,家庭教育也近乎於嚴苛,這令不少皇子都倍感壓力。
面對這種壓力,楊廣卻沒有任何怨言,無論什麼場合,他都會表現得讓母親喜上眉梢。
這一切,不是源於他心甘情願,而是源於他的野心。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
儘管楊廣後來成功繼位,但按照最傳統的繼承法則,他肯定不處在最優先級。
畢竟,他的大哥楊勇才是真正的太子,他這個老二在出生順序上就落了下風。
可楊廣心裏是不服氣的,他覺得自己才貌能力都不在大哥之下,憑什麼因為祖宗法制就甘拜下風?
於是,他果斷想出一切辦法去和楊勇競爭。
可這楊勇偏偏不是呆頭呆腦,一説話就流哈喇子的窩囊廢。
他儀態大方,心地善良,頗有幾分仁君之相。
如果沒有暴露重大的短板,楊廣很難通過硬碰硬的競爭勝出。
但經過反覆的觀察,楊廣終於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那就是情慾。
按理説,古代皇帝有個三宮六院太正常不過,但在隋朝,楊堅可就沒那麼風光。
一方面,他本身是一個相對有操守的皇帝,比較專情於獨孤伽羅;
另一方面,獨孤伽羅對感情要求很高,她也不容許楊堅立妃納妾。
對於丈夫她這般要求,對於兒子們也是一樣。
可這人非聖賢,都難免有七情六慾,尤其是隋朝那些個皇子,坐擁全天下最好的資本,要讓他們完全克己自制非常困難。
哪怕是宅心仁厚的太子楊勇,也經常揹着母親去和小妾們尋歡作樂。
但紙終歸包不住火,楊勇還是被獨孤伽羅逮個正着。
當楊勇在母親面前低頭認錯時,楊廣心裏卻按捺不住一陣狂喜,因為他很清楚,帝國的權柄很快就會交付到他手中。
終於,楊廣贏得了父母的信任,讓身為太子的楊勇灰溜溜出局。
表面上,楊廣大獲全勝,但此時此刻,隋朝二世而亡的禍根已經埋下。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
楊廣真的對情慾那麼剋制嗎?完全沒有,都是演給他母親看的。
表面上,楊廣只有蕭妃一個伴侶,其他的侍妾數量稀少,讓獨孤伽羅很是滿意。
可背地裏,楊廣男歡女愛的風流韻事數不勝數。
當獨孤伽羅去世,自己晉升為太子後,楊廣終於撕下了偽裝的面紗,開始暴露自己真實的一面。
他不僅假傳聖旨,逼死哥哥楊勇,殺害其他兄弟,而且還娶了父親曾經的妃子。
一個兒子輩的人,公然娶母親輩的人當妃子,楊廣壓抑多年後的放縱,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楊堅彌留之際,楊廣還堂而皇之地調戲他的陳貴妃,老皇帝得知後,連連痛罵:
“這個畜生,真不值得託付國家大事,獨孤你真的誤我啊!”
可這一切已經為時已晚,楊廣成功地討好了母親,戲耍了眾人,順利贏得奪嫡之爭。
但他討好的對象不只是母親獨孤皇后,還有另外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生前痛罵他的父親楊堅。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
大家也許會感到疑惑:
他父親沒有全力支持他繼位,甚至還對他的一些作為很不滿,為什麼他還要討好自己父親呢?
這是因為,父親楊堅已經為他預設了人生框架,他也拼命在迎合這個框架的要求。
很多傑出的父母,他們的子女往往壓力巨大。哪怕父母竭力淡化對子女的期待,但子女本身也會下意識地去迎合父母的要求。
當父親已經是一個明君雄主時,兒子多半會在趕超父親的道路上被迫前行,難以停止。
楊廣繼位後,不僅大興土木,開鑿京杭大運河,還強徵民力,多次發動對外戰爭。
客觀來説,他的思路佈局很清晰,從內政體制,官員選拔,到民生建設,對外擴張,很多決策都不無道理。
但是,他太急了,急得想要在短時間就成為千古一帝,急得想要在短時間內就讓父親泉下有知:
“兒臣不比您差勁,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可惜,楊廣再有雄心壯志,隋帝國的民力和元氣也匹配不了他的天下霸圖。
民夫們為了修建出征高句麗的戰船,長年累月泡在水裏工作,不少人下半身甚至腐爛生蛆。
將領們為了不被處罰,嚴厲禁止屬下軍官和士兵逃跑。因為一旦他們當了逃兵,自己也會遭受牽連。
久而久之,天下眾人心頭的那根弦最終不堪重負,陡然撕裂,隋朝頓時成為秦朝之後又一個短命帝國。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
如果楊廣沒有因為討好母親而壓抑自己的情慾,打造一個完美皇子的人設,那麼他也不會在得到權力之後如此瘋狂,如此貪戀美色。
如果楊廣坦率面對自己的劇本,在當下的環境,不去一味迎合父親預設的框架,不硬着頭皮證明自己對得起先皇的期待,那麼隋朝必然還會迎來長期的繁榮昌盛局面。
曹植沒有在立嗣之爭中戰勝曹丕,一輩子就只是個臨淄侯,但他卻寫下了無數流芳百世的佳作,贏得了文壇的世代歌頌。
漢獻帝劉協無法挽救漢室的衰微傾頹,歷經抗爭依然無果,於是便坦然接受命運,禪位於曹丕,自己去河南懸壺濟世,成為了聞名遐邇的醫師。
無論曹植還是劉協,他們看似輸給了命運,但卻忠於內心,活出了自己理想的模樣。
而楊廣手握最雄厚的資本,卻始終在父母的陰影中徘徊抗爭,最終頭破血流,山河易主。
縱觀楊廣的人生,縱橫世間五十年,一半時間在討好,一半時間在作死。而這前半生不斷討好父母的心路歷程,最終讓楊廣走上了萬劫不復的道路。
追思歷史,回望當下,我們更應該明白:
比起討好他人,符合他人的標準和期待,我們最需要的是忠於自己,忠於良知和靈魂。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36 字。

轉載請註明: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