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在給寶寶換衣服的時候,會發現寶寶腿上的皮紋不對稱。去網上查一下,會發現有的資料説寶寶腿紋不對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導致的。這是真的,還是謠傳呢?
髖關節主要是由股骨頭和髖臼組成的,它們的結構就像杵臼,股骨頭是杵,髖臼就是臼,不同的是髖關節有韌帶和關節囊,能把杵固定在臼之中。
髖關節發育不良,指的是由於種種原因,杵沒能固定在臼之中,導致杵可以任意滑動,甚至是跑到臼外面去。
不過,寶寶出生後的數週內,會出現生理性的髖關節鬆弛和髖臼不成熟,大部分寶寶在幾周後鬆弛都會消失,髖臼繼續正常發育。
家長們如果擔心,可以在寶寶1月齡的常規體檢時篩查有無髖關節發育不良。
如果髖關節發育不良,會對寶寶造成這些影響:
行走不便
早期的髖關節發育不良沒有疼痛感,寶寶蹲和站都沒什麼大問題,所以如果家長們沒有及時發現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那麼寶寶就不會得到及時的治療。
而治療不及時,又會導致寶寶在學會走路時,由於下肢的不等長,導致雙腿承受的力量不均勻,盤腿的時候就會感到疼痛,有時候會跛行,也就是走路的時候會像企鵝一樣搖搖擺擺。
關節畸形
髖關節發育不良會導致畸形,而畸形時間拖得越久,就會越難治療。
甚至時間再久一些,有些孩子只能通過手術治療,嚴重的還需要截骨,不僅風險大,也無法保證效果。
等到孩子50歲之後,還可能會出現關節痛的情況。
那怎麼判斷寶寶髖關節發育是否不良呢?
腿紋不對稱
在給寶寶洗澡時,有些家長會發現寶寶的腿紋不太對稱,比如寶寶一邊腿上是兩條紋,一邊腿上是三條紋,或者是紋路的高低不對稱。
這種情況,説明寶寶存在髖關節發育不良問題的可能性會高一點,但並不是所有腿紋不對稱的寶寶都會出現髖關節發育不良,有些正常寶寶也會出現腿紋不對稱的情況。
一般來説,腿紋不對稱的現象還是很常見的,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寶寶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隻有很少一部分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
所以,腿紋不對稱只能作為警惕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線索,但並不是判斷的標準。
動作自查法(以下操作需謹慎進行,如果不確定,可以直接去醫院就診)
如果擔心寶寶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媽媽可以先在家給寶寶自查一下。
3個月內的寶寶
可以輕柔地把寶寶的兩腿蜷起,曲成像青蛙一樣,再向各自外側打開,圍着大腿根畫個弧度,注意動作一定要輕緩,如果覺得無法繼續的時候,一定要立刻停止,以免傷到寶寶。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感覺到骨頭有彈動,並且伴隨有沉悶的“咔噠”聲,那麼寶寶存在髖關節問題的概率就比較大。
3個月以上的寶寶
如果把寶寶的雙腿蜷起,輕柔地向外打開時,發現寶寶雙腿之間的角度小於45度,那髖關節就可能存在問題。
如果發現寶寶有上述情況,家長們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雙腿的長短
家長們可以把寶寶的兩腿併攏後伸直,來比較寶寶的下肢長短是否存在差異。
但是這個做法也有點侷限性,就是它沒法檢查出輕度的髖關節發育不良。
送醫就診
寶寶小於4個月,可以採用超聲診斷。
寶寶4-6月齡,可以根據寶寶發育情況選擇B超或者X線檢查。
寶寶大於6月齡,建議採用X線平片檢查。
那麼,哪些日常用品可能導致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呢?
不分腿的睡袋
腿部活動空間有限的不分腿睡袋,以及冬天給寶寶包的小被子,都會限制寶寶的雙腿分開和活動,不利於髖關節的發育。
簡易揹帶
有些簡易的揹帶,或者是傳統的用布料自制的揹帶,它的主要做法是把寶寶雙腿併攏捆綁在一起,使其不能自由活動。同樣不利於寶寶髖關節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