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大部分地區的孩子在三歲左右就會讓孩子去上幼兒園,因為三歲是入園的最低年齡規定。
家長們着急送孩子上幼兒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兩點原因在於:
其一,越早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家長們就能越早“解脱”,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甚至還能夠去找工作。
其二,國內教育環境崇尚早教,沒有家長想看到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大多家長都認為,只要孩子接受教育早,那麼也會變得更加聰明,所以大多都會更傾向於讓孩子早點上幼兒園。
但是在此之餘,寶媽們還有一種理論,那麼就是“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只能由自己來帶。”不少寶媽甚至因此放棄了自己的工作,畢竟比起孩子的前程來説,自己這點犧牲算不了什麼。
相信不少寶媽都聽過類似的言論,而這一方面的理由也很充分,不外乎這幾點:
1、孩子在幼兒園以前以及幼兒園期間,是心理承受能力最低的時候,如果這時候爸爸媽媽其中一方不陪着他們,那麼他們會喪失安全感、缺愛,對於孩子的成長不利。
2、因為缺乏愛,所以孩子也會變得十分不自信,這對於孩子的培養也十分不利,畢竟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
但實際上,“孩子在幼前只能自己帶”的言論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孩子,用錯了方法,對孩子的成長更是有害。
樂樂在上小學之前,他媽媽專門辭了工作,在家全心全意照顧他,包括生活起居以及其他各個方面。
這也導致樂樂從小就很黏媽媽,樂樂的媽媽從來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孩子黏自己很正常,她每天都和孩子待在一塊,所以也覺得挺開心。
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她乾脆就在幼兒園裏找了個炊事員的工作,一方面能夠更好地照顧孩子,另一方面也能賺一點錢。
原以為一切都是這麼美好,但是直到樂樂上小學之後,媽媽發現事情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美好,反而糟糕透了。
第一天上小學的樂樂,在班上十分不習慣,哭着鬧着要找媽媽,這讓老師都很不解,畢竟只有幼兒園的孩子才會這樣。但是樂樂媽媽清楚原因,因為自己之前沒有讓樂樂和自己分開過,就算是上幼兒園,也有她的陪伴。
上了小學之後,不像幼兒園那麼放鬆,課程也比較緊張,可是樂樂關心的只有媽媽,上課也完全聽不進去,老師和樂樂媽媽都十分感到頭疼。
現在孩子還在培養習慣當中,由於這獨處的習慣培養的太晚,以及於培養起來更難,樂樂媽媽實在是悔不當初,但是又有什麼用呢?
孩子在上幼兒園以前,家長自然是要帶孩子,完全也可以由自己親力親為,這些方面與孩子的培養問題一點都不衝突。
1、陪伴與讓孩子獨立的重要性
家長自己帶孩子,無非就是意味着陪伴,但很多家長把陪伴的含義理解錯,不僅沒有達到高質量的陪伴效果,反倒讓孩子越發的粘着自己。
其實真正高質量的陪伴是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父母的愛,且孩子也不會十分粘父母,有其自己的獨立性。
父母應該讓孩子也學會獨立,這一能力在孩子2歲左右開始培養即可,從吃飯、玩玩具等方面開始培養。
只有讓孩子掌握了獨立能力,他們才能夠更好地適應上了幼兒園之後的生活。
2、寶媽不應該過分圍繞孩子轉
很多寶媽都覺得,既然我為了孩子不去找工作,就是為了孩子,那就全心全意照顧孩子就好了,其他方面不用考慮。
實則不然,這麼做的效果只會導致寶媽與社會脱軌,失去自己的社會價值,真正聰明的媽媽應該是陪着孩子一起進步、學習、成長,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贏得孩子的欽佩。
3、帶孩子去社交
寶媽們找孩子上幼兒園以前儘量多帶孩子去社交,這樣一來,自己也能夠參與到寶媽圈當中去,孩子也有了更多的好朋友,同時也能更適應羣體生活,將來應付幼兒園生活也毫無壓力。
還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多社交,對於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包括社交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會有極大的幫助作用,何樂而不為?
因此,帶娃可以自己帶,但也應該注意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並非父母的附屬品,把孩子緊緊鎖在身邊,並非就是為了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