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除了寶寶睡覺問題,還有讓人寶爸寶媽操心的就是寶寶餵養問題了。在兒童發育的任何階段,由於各種生理或病理因素干擾正常飲食時即可以出現兒童餵養困難。長期餵養困難可造成營養不良,生長、發育的落後,甚至導致疾病易感性增加,認知缺陷,情感障礙,社會適應不良等。
那麼寶寶餵養困難怎麼辦?今天我們就針對其中幾種常見情況跟爸媽們聊聊對應的干預措施。
過度關心的家長
這是一種家長眼中的餵養困難,其實孩子並不存在問題。有些家長在兒童的營養問題上時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擔心孩子不能把大人提供的飯菜吃完。如果一連幾天沒能吃完飯,家長就會非常焦慮,甚至帶孩子來醫院做檢查。
醫生在詳細問診和體檢後發現這些孩子雖然體重、身高較同齡兒平均值略低,但體格發育水平和生長速度變化均在正常範圍。其實主要問題在於家長的過度關心,一味追求吃的多、長得快,最需要糾正的是家長的心態。
干預措施
定期測量體重和身高,學會對兒童進行生長監測;允許兒童吃的比其他孩子少,認識到兒童存在個體差異這一客觀事實;培養兒童良好飲食習慣,讓兒童在進餐時有選擇的自由;定期隨訪,與營養專科醫生討論兒童在進餐時的變化並商量對策。
精力旺盛的孩子
有些頑皮的兒童,似乎一心就想着玩,對食物一點沒有興趣。為了能讓這些孩子吃好,全家總動員,各種方法都用上了,有時是邊看電視邊喂、有時是邊畫畫邊喂,或是邊講故事邊喂,有時一頓飯下來要換好幾處地方,一頓飯弄得一家人精疲力盡。同時只要孩子想吃東西了,也是時刻可以獲得滿足,因為家長覺得好不容易有要吃的時候就儘量給他吃,其結果便是一天要喂十多次,而每次都只吃幾口。
其實這些孩子的"胃口差"是沒有建立好的飲食行為、進食安排不合理引起的。由於總是在進餐,兒童無法體會飢餓感,而頻繁進餐後血糖濃度持續較高也導致了兒童食慾減退。
干預措施
首先家長要統一思想,在兒童進食問題上保持一致的態度;其次便是延長進餐間隔,明確一天僅有三頓主食兩到三頓點心,固定進食時間並鼓勵孩子自己吃飯,注意食物色香味的搭配,培養兒童對食物的興趣。
極度挑食的孩子
有的孩子雖然已經3歲多了,但吃飯時還常常作嘔,吃飯時常把食物含在口中或是吐出來,或者總是隻能吃幾種有限的稀軟食物,比起吃飯更喜歡喝奶喝飲料。
這些孩子的飲食結構往往不合理、口腔功能發育也落後於同齡兒童。究其原因大多與小時候吃的食物太過精細有關,家長往往認為孩子年齡還小,吃粗糙的食物容易噎着,所以一直把食物用攪拌機打成泥糊狀再喂。殊不知沒有咀嚼、吞嚥動作的反覆練習,孩子已變得不會吃飯了,甚至有的孩子由於口腔功能發育落後影響了其構音的發育,表現為一直説話含糊不清楚。
干預措施
通過逐漸改變食物的性狀,從泥糊狀食物逐漸向顆粒狀、塊狀食物過度,鼓勵孩子自己手抓或應用餐具主動進食,不斷提高兒童咀嚼、吞嚥等口腔技能的發展,另外還需根據兒童具體情況,配合口腔推拿與理療來提升兒童口腔運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