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太不當回事”,講道理是下下策,聰明的父母用這招搞定

家長們經常喜歡開這句玩笑,“孩子們總是有恃無恐的”,不少孩子在明面對父母的大道理時,總是“左耳進右耳出”,要不然就是乾脆假裝聽到了,這樣“太不當回事”的態度,怎麼能讓那個家長們放心呢?

而這個不放心的結果就是家長們叮囑的更多,更是喋喋不休,孩子們豈不是更煩了。

孩子總是“太不當回事”,講道理是下下策,聰明的父母用這招搞定
孩子總是“太不當回事”,講道理是下下策,聰明的父母用這招搞定

首先家長們需要明確的是,孩子們到底聽不聽得懂道理,如果對3歲以前的孩子講道理,很顯然,這招既無效又顯得愚蠢,因為孩子們壓根就聽不懂,簡直就是在“對牛彈琴”。

等到孩子3歲之後,是不是就可以講道理了呢?實則也應該有所考慮,因為這一階段的孩子雖然能夠聽得懂道理了,可是他們在這個年齡進入一個小叛逆期,所以較喜歡與家長們反着來,這時講道理在多數時候難奏效。

而等到孩子8歲之後,他們已經上了小學,這時候的孩子其實更不愛聽家長們在耳邊嘮叨那些大道理了。可見,不論是在孩子哪個年齡段, 如果文縐縐地給孩子講道理,除非孩子自身較為懂事,能與父母溝通,那麼這種情況下,或許講道理還會起效。

孩子總是“太不當回事”,講道理是下下策,聰明的父母用這招搞定

那麼孩子總是“太不當回事”,家長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1、 適當嚴肅

當家長們給孩子講道理時,通常都是較有耐心的時候,孩子們的“有恃無恐”也正是從這裏來。

因為父母現在是好脾氣説着,這麼有耐心的情況下,有些孩子就是喜歡在這種情況下“搞事”,所以父母們在一旁勸説着,孩子們看似有在認真聽,但其實説了什麼,他們壓根就沒有記在腦袋裏。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們應該採取適當嚴肅的態度,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情你是很重視的,沒有在與其嬉皮笑臉,也讓孩子重視起來,不然你可能會生氣。

當孩子看到父母這麼嚴肅地和自己討論一件事情,自然而然也會重視起來,那麼記憶力集中了,自然也就會認真聽父母説了。

孩子總是“太不當回事”,講道理是下下策,聰明的父母用這招搞定

2、 簡短但要讓孩子明白嚴重性

一些父母在一些很簡單的小事上反覆教育個不停,讓孩子甚是感到煩躁,其實是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孩子,你的父母這樣對你,你恐怕也會感到頭疼。

因此,在一些簡單的小事上,家長們應該簡短且讓孩子明白這其中的嚴重性。當然,如果事情較為重要,那麼在簡短的基礎上讓孩子清楚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並最後點出其重中之重的信息,加深孩子對這件事的印象。

孩子總是“太不當回事”,講道理是下下策,聰明的父母用這招搞定

3、 説到做到

通常,家長們會與孩子講道理,大多都是孩子在犯了什麼錯誤之後,或是預防孩子下次犯什麼錯誤,在這其中,希望家長們能夠給孩子明確獎懲措施。

並且在孩子之後犯錯時,將當初約定好的責任實現,否則孩子怎麼會對這件事情引起注意?怎麼會將其放在心上?

況且,家長們更需要清楚的是,孩子犯了錯也並不是什麼壞事,當孩子在這個問題上栽跟頭之後,父母再次向其強調重要性,並予以一定的懲罰,孩子的印象肯定會更加深刻,那麼以後也會更認同父母,也會將父母所説的大道理記得更清楚。

孩子總是“太不當回事”,講道理是下下策,聰明的父母用這招搞定

4、 換個人來試試

孩子到底能不能聽的進大道理,其實這與傳授對象也有一定的關係。如果講道理的那個人 是自己説不能認同的,或是自己較為討厭的,那麼孩子肯定不會認同他口中的大道理,更不會去記住。

因此,可以換個人來試試,寶爸不行就換寶媽,寶媽不行就再換其他人,如果都不行,那就再另想辦法,但要注意,對方需要是孩子平時較為崇拜的人,這樣發揮的效果更好。

孩子總是“太不當回事”,講道理是下下策,聰明的父母用這招搞定

5、 以身作則

這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點,一些父母在口頭上教育孩子,但其實自己都沒有做到,這樣的大道理在孩子看來不過是一個笑話罷了。畢竟父母自身都沒有做到,那又憑什麼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呢?這並不是雙重標準嗎?

因此,如果家長們真的想教育孩子,那麼從自身開始改變起,否則父母自身永遠都不具有説服力,對孩子來説也是一種打擊。

同時家長們也要清楚,孩子們“太不當回事”,與家長自身威嚴有關,應該反思平時是否在孩子面前有“不信守承諾”的情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5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總是“太不當回事”,講道理是下下策,聰明的父母用這招搞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