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父母的共同願望。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出息,變優秀。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難免會犯錯,父母批評孩子也在情理之中,但要注意場合。
這3種場合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孩子會感激你。
眾人面前不責備
孩子都有着很強的自尊心,無論在家人面前還是在外人面前,都希望能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曾經在公園遇見過兩個帶着孩子的媽媽,一家的女兒乖巧可愛,一直跟在媽媽身後,另一家的男孩圍着媽媽跑來跑去,玩的不亦樂乎。
兩個媽媽的談論除了孩子的學習就是孩子的愛好,女孩的媽媽,自始至終都在誇女兒多優秀,成績班裏前五,每天要練兩小時鋼琴。
跑着玩的男孩不小心摔倒了,男孩媽媽轉頭罵道:“讓你跑,你怎麼這麼不聽話,看看人家多乖,成績好,樣樣優秀,你幹啥啥都不行,笨的跟豬一樣。”
男孩從地上爬起來羞愧地低下頭沒説一句話,對於一個孩子説,還有什麼比當面責罵更傷人的呢?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裏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當眾責罰孩子,看似體現了自己嚴格的家教,恨鐵不成鋼的父母心,但卻實實在在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批評孩子要分場合,關起門來,指出孩子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法,就事論事比當眾責罵更有效。
飯桌之上不責備
飯桌上教育孩子,是大多數父母的的通病,之所以選擇在飯桌上,是因為父母白天忙於工作,只有晚上吃飯才能與孩子在一起。
很多父母就會趁着吃飯的時候嘮叨兩句:
今天學得怎麼樣,老師有沒有叫你回答問題?
今晚打算幾點寫作業啊, 不能再拖了知道嗎!
你這次考試成績出來了嗎?
......
父母覺得自己在關心孩子的學習,但對孩子來説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比如讓整個親子吃飯氛圍變得緊張,有時候問着問着,就發起火來,連飯都不想吃了。
有心理學家研究證實,人的消化系統和情緒有很大的關係,情緒的好壞和消化的好壞是成正比的。
吃飯時,被父母誇兩句,可能這頓飯吃的皆大歡喜,如果被父母批評兩句,孩子帶着負面情緒,食慾也會下降。
父母的批評讓孩子不知所措或者緊張害怕,有些孩子會憋着氣吃完飯,有些孩子會直接和父母頂嘴,這樣不僅沒真正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反而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起來。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在採訪中説:
“我小時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飯。因為一家三口每天聚在一起的時間很短,也就吃飯那點工夫。
一上桌,父親就開始嘮叨,你這個怎麼怎麼樣,那個怎麼怎麼樣,我經常是一邊吃飯一邊哭。
古人吃飯講究,食不言寢不語,父母教育孩子大可在吃完飯後,飯桌上批評孩子是不提倡的。
晚睡之時不責備
除了當眾不責,飯桌不責,晚睡之時也要避免責備孩子。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睡前焦慮緊張,會導致睡覺多夢,睡眠質量下降,由此也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狀態。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在孩子晚睡前批評孩子。晚睡前本來身體已經很勞累,對於父母的批評,有些孩子左耳進右耳出,也有些孩子受到父母情緒影響變得消極怨憤。
總而言之,晚睡前的批評會讓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晚睡與其和孩子談論太嚴肅的話題,不如和孩子做好這三件事。
睡覺前和孩子一同閲讀,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孩子進入閲讀的世界,這個過程,不僅能豐富孩子的想象,還能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和孩子聊聊白天的事情,互相分享白天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也算是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成長的一種關注。
睡覺前反省自我,讓孩子成長,不一定要通過批評,晚上睡前可以讓孩子對白天的學習生活做個小結,自我反省有哪些好的地方,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久而久之,形成這種習慣,孩子能獲得更快的成長。
常言道:與善人言,暖如布帛。傷人之言,痛如刀割。批評本就帶着“傷害”的成分,何況是在不合適的場合。
父母一定要知道正確的批評方法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去改正,而錯誤的批評方式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打擊他的信心。
教育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願所有父母都能真正做好孩子的領路人和陪跑人,為了孩子,我們一起努力。
- END -
來源:育才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