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智商高不高,從手上就能略知一二,有科學依據

如今不少父母從孩子出生起,就開始進行早期早教。黑白卡、被動操外加各種撫觸,再加上兩三歲的早教班,無一不是為了開發孩子的早期智力,想讓孩子的智商更上一層樓。畢竟,智商決定孩子的理解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頭腦聰明、擁有高智商的孩子,在未來社會能天然地擁有高度競爭力。

於是,自家孩子智商如何,成了父母們關心的話題。智商跟先天遺傳有關,也離不開後天培養。如今的教育實行的是“揚長”而非“補短”原則,若是父母能早些知道孩子的智商水準,會為以後的培養指明方向。自家娃若是高智商,那説明是個好苗子,家長可用心培養,進一步放大娃的優勢;若自家娃智力水平一般,家長可在其它方面挖掘娃的閃光點,智力開發方面做到平均數即可,不至於在這塊白耗許多精力。

那麼,如何看出自家娃智商水平高低呢?從孩子的手上就能略知一二。這還真不是隨便説説,有科學依據。

孩子的智商高不高,從手上就能略知一二,有科學依據

一看娃學會吃手的時間早晚

寶寶出生後的幾個月裏,會逐漸發展出吮吸大拇指的動作。有的寶寶吃手早,滿月後就能放嘴邊吃了,有的寶寶吃手晚,可能三個月之後才會吃。別小看吃手這個動作,它暗示了寶寶智力發展的程度。

孩子在嬰兒期吮吸手指,是他進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協調準備階段的標誌之一。寶寶一開始並不知道他的小手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他只把手當做帶有五個叉的“玩具”。寶寶從試圖將整個拳頭都塞進嘴裏,到放兩三根手指進嘴裏,再到只吮吸大拇指,這個手指分化的過程就是寶寶認知發展(即智力發育)的過程。這個過程進展得越快,寶寶越早表現出吃手、只吃大拇指的動作,就表明寶寶認知發育越快,智力能力越高。

孩子的智商高不高,從手上就能略知一二,有科學依據

二看娃手部運動是否靈活

“智商”的全稱是“智力能力商數”,簡稱“智能商數”,是“智力能力”的衡量參數。人們常以為“智商”僅包含數學邏輯和語文讀寫兩方面,但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其中七大智能力的一項是“肢體運作智能”。指的是用身體來表達感覺,或者用手靈巧地生產或者改造事物。可見,手部運動如何,也是衡量人類智能的一個方面。

育兒專家又將孩子的運動能力分為跑、跳、扔等大運動能力和剪、切、捏、拿等手部精細動作能力,這些能力是學齡前孩子的培養的重點,關係到孩子以後的體育能力和學業學習。在幼小銜接中,這一方面曾被教育專家錢志亮教授強調需要刻意訓練,尤其是手部精細動作能力。這一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孩子寫作業時才能用力均勻,寫字端正,同時也不會輕易喊累。

孩子的智商高不高,從手上就能略知一二,有科學依據

那麼該如何訓練?錢教授提出,在家剪紙,簡單易行可操作,對孩子的能力發展好處多多。

手拿剪刀,將一張紙反覆摺疊並剪成各種形狀,不僅能夠鍛鍊手指靈活度,為孩子學握筆寫字打下基礎,還能鍛鍊孩子的空間知覺。別小看這一空間知覺,不少孩子上小學後b、p不分,還總是看錯行看漏題,就是因為空間知覺能力弱造成的。

不過,單調枯燥的剪紙可能吸引不了孩子的興趣,而摺紙過程繁瑣,一步錯步步錯,有時家長自己也不得要領。推薦一款新奇好玩的立體紙玩具,無需剪刀,只用將劃好的折線扣一下,折一折,一個新鮮、生動的動物模型就做出來了。這一折紙玩具還有它的神奇之處:本來扁扁的企鵝,按壓一下就能變得圓潤飽滿,變成可愛的立體模樣,此外還有灰姑娘的南瓜馬車、捏住大灰狼的肚子能看到狼嘴裏呼救的小紅帽.....這套造型可愛、機關精巧、創意滿滿的玩具,既能激發孩子們對紙手工的興趣,還能鍛鍊想象力和創造力,自用可以,做工精良、新奇有趣的紙玩具當禮物送人,更加有面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6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的智商高不高,從手上就能略知一二,有科學依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