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來的性格,實際上有規律可循。
寶寶出生後會自帶性格,這就像是出廠設定,比如有的寶寶“急嘴”,餵奶晚一秒都能哭得自己上不過來氣兒,有的就是都得媽媽叫醒餵奶,這就是差別。對於那種急嘴寶寶,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急性子、暴躁。
除此以外,寶寶睡醒後的狀態也會反映寶寶現階段的性格特點。寶媽如果可以瞭解寶寶的性格,也方便日後教育孩子的時候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
之前看個動圖,一個小寶寶,醒來之後就用自己的小肉爪試圖抓嬰兒牀上方懸掛的玩具,也不哭不鬧。
這樣的寶寶通常適應能力強,而且他自身安全感非常足,一方面跟爸爸媽媽給寶寶的安全感充足,另一方面就是寶寶自己也有足夠的安全感。他們通常做什麼事情也很專注,當然,是對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樣的寶寶通常小的時候對爸爸媽媽來説會非常省心。
爸媽將來如何教育:
適應能力強的孩子,爸媽不僅在養育上會省心,在教育問題上,也會省心一些,他們能夠很快的適應新環境,比如幼兒園、小學,因為安全感足,所以能夠快速適應新環境,那麼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也能比一般小朋友更快熟悉環境、老師和同學。
不過你可能會發現孩子有時候“不長耳朵”,叫多少聲都聽不見,如果你去尋他,他可能坐在地上研究玩具,或者是蹲在地上觀察什麼,其實,他這是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在研究身邊的環境,而且現階段,認識事物就是寶寶的興趣,所以他會全身心投入進去,以至於沒有察覺到爸爸媽媽的呼喊。
爸媽要試着理解寶寶,他只是在研究東西,不要去罵他不聽話,可能他自己搞清楚了就會去找你,所以,不要太焦慮。
有的寶寶睡醒後不僅不會哭鬧,還會笑嘻嘻的,感覺非常滿足,這樣的孩子安全感較強,而且非常開朗樂觀。
爸媽將來如何教育:
孩子樂觀開朗當然是好事,保持孩子的狀態,將來的人緣不會太差。但是也要告訴孩子現實,讓孩子明白現實中的道理。因為樂觀的人也總是會把事情往好處想,如果真的遇到了壞人,這種樂觀可能會害孩子被騙或者陷入更危險的境地,所以,一定要教孩子認清現實。
這前面兩種,就是另眾多爸媽羨慕的“天使寶寶”,與之相對的,就是下面這兩種,算不上惡魔,倒也是夠磨人的。
醒來就哭的孩子,除去尿了、拉了、餓啦、生病了等讓寶寶不舒服的現象外,孩子多半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想用自己的哭聲來吸引媽媽的注意力。
爸媽將來如何教育: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一般在小的時候會特別粘人,讓媽媽覺得煩。但如果爸媽越表現出來煩躁的狀態,那麼寶寶就越容易沒有安全感。
同樣是排除寶寶自身不舒服的現象後,如果醒來就大哭還不容易安撫的話,這樣的寶寶極度缺乏安全感,如果不能及時給寶寶安全感,將來會讓爸爸媽媽更頭疼,他們可能會變得自卑、不願意與人交流。
孩子的“出廠設置”只是暫時的,還要看後天家庭的影響
首先,他們對媽媽的需求更多一些
寶寶的哭聲就是為了引起媽媽的注意,他們的哭可能不是想吃、想尿、想拉,可能只是醒來之後發現媽媽不在身邊,特別害怕媽媽走開,所以才用哭聲召喚,這時候如果媽媽給寶寶嘴裏塞奶,能立馬止哭,因為寶寶感受到了媽媽。
但其實在塞奶之前,你可以試着抱起來輕輕拍他,説“媽媽在呢”,可能一個動作就不哭了,這樣也能避免養成寶寶吃“安撫奶”和“零食奶”的習慣。
其次,媽媽要對寶寶的要求做到反應回應
寶寶早期的安全感建立,跟媽媽對他的回應有一些關係。如果寶寶哭了很久,媽媽嫌煩視而不見,那麼寶寶就會特別沒有安全感,所以,寶寶的哭鬧即使作出回應,這會讓他一點點確信媽媽對他的愛。
最後,對跟寶寶做一些肢體接觸
有實驗研究發現,人類腦部會釋放大量的皮質激素,這種激素是身體的一種應激激素,會控制人對巨大的恐懼和緊張作出反應,對於那些有安全感的孩子來説,他們在緊張和恐懼實驗中,產生的皮質激素量較低。
然而觸摸和愛護,對寶寶腦部的健康發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爸爸媽媽應該跟寶寶多做些肢體接觸,比如撫觸。這可以一直持續做到寶寶三歲。
要知道,跟爸爸媽媽建立起安全依戀的寶寶,將來會更容易自給自足,對探索外部世界有更大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而且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更強,也能更好處理矛盾衝突,所以,如果你的寶寶睡醒後總是不明原因地大哭,爸爸媽媽就要考慮如何跟寶寶建立安全依戀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