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前,一定要弄清這件事!否則濕氣只會越來越重,還傷脾
對於生活在南方的人們,氣候多雨的情況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尤其是到了多雨季節,不但炎熱高温,而且還比較悶熱,讓人吃不好睡不香,腦袋整天昏沉沉的。這樣的天氣很容易造成濕邪入侵人體,所以就要做好祛濕排毒。不過,體內濕氣有濕熱型,還是寒濕型,所以祛濕前一定要弄清這件事,否則濕氣只會越來越重,還傷脾。
最近南方的天氣,已經開啓蒸爐模式。這幾天下來,飯不想吃、覺睡不好,腦袋也昏昏沉沉的。擔心自己得了什麼病,趕緊去問了問學中醫的朋友,她説你這明顯是體內濕氣重,得祛濕!僅憑几句話,就斷定要祛濕,是不是有點玄啊?於是朋友告訴我,其實有一套很簡單的判斷方法,對照來看就能知道自己有沒有濕氣。
濕氣重不重,看身上這 4 個地方:1. 大便黏不黏 當你上廁所時,如果總看到大便不成形或容易粘馬桶,體內必然有濕。2. 舌頭膩不膩 可以對着鏡子,觀察一下舌頭:如果舌上有一層較厚膩的舌苔,是體內有濕的表現。舌苔越厚,越膩,説明濕邪越厲害。3. 皮膚癢不癢 當天氣變得濕熱,有的人身上很容易出現瘙癢或皮疹,特別是在下半身陰囊、腳等部位,這也證明體內有濕。4. 精神好不好 早上起牀時總覺得困,頭上像是有東西裹着,人覺得煩躁,説明體內濕氣很重。另外,肥人多濕,體型較普通人肥胖的人體內也多有濕氣。
這幾個有濕氣的表現,你中了幾條?中了 2 條以上,趕緊祛濕了。説到祛濕,最常見的方法是食療。近幾年很流行的網紅祛濕茶,就稱含有多種祛濕藥材,不少人覺得這種茶包比自己煲要方便,也跟風喝上了。但是有些人喝完不僅沒感覺身體輕鬆,還開始出現拉肚子、腰痛等症狀......怎麼回事?這都是因為喝祛濕茶之前沒辨清自己的體質!
祛濕前沒做好這件事,濕氣越來越重
人體內的濕,由於飲食習慣、個人體質、居住地的不同,可分為2種類型:
1. 濕熱型 典型表現:口苦口乾、大便黏膩、精神差睡不醒。這類人平時多喜歡吃煎炸、燒烤等食品,如炸薯條、炸雞、燒鵝、燒乳豬等。像這類高温烤制的肉類多比較油膩,難消化而易釀生濕熱,加重脾胃的負擔。另外,辛辣食物、熱帶水果等本身偏熱性的食物,吃太多也會助長濕熱。
以為知道辨清濕熱就行了?濕熱其實還可以細分為3種:
★ 濕重於熱 表現:有一點口乾,口苦不嚴重,舌苔膩而不黃。食材:可用偏涼性的土茯苓、薏仁等煲湯。
★ 濕熱並重 表現:口乾、口苦嚴重些,舌苔黃厚膩。食材:可用偏寒性的綿茵陳、蒲公英、雞骨草、薏米等煲湯。
★ 熱重於濕 表現:特別口乾,舌質紅,苔黃而幹,大便乾結。食材:可以用喝濕熱並重型相同的食材。
常見的祛濕熱湯,包括土茯苓粉葛冬瓜豬骨湯、薏仁白扁豆雞腳湯、木棉花蓮蓬薏米湯、綿茵陳鯽魚湯等,平時都可以煲點喝。裏面放入的食材,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有所增減。食材:雞爪、薏米、白扁豆、姜適量、胡椒粉適量、料酒適量。做法:將白扁豆和薏米提前泡發,雞爪用涼水浸泡去血水。鍋中加適量水,放入泡發好的白豆和薏米等材料,燉至雞爪熟爛,白豆和薏米變軟熟透,加入適量鹽、胡椒調味。
2.寒濕型 典型表現:愛拉肚子、胃口差、容易浮腫。這類人平素多喜歡吃涼食,如喝冰飲、吃雪糕、冰啤酒等。過食冰涼食物,易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另外有一類人可能廣東多見,就是特別愛喝涼茶的人:清熱解毒類的涼茶如癍痧涼茶、廿四味涼茶等,性味比較寒涼,頻繁飲用損傷脾胃。就算是沒那麼寒涼的薏仁祛濕茶、五花祛濕茶,天天喝反而越祛越濕。
★ 寒濕該怎麼吃?
平時在煲湯、炒菜時,可以適當加入温性的薑片、花椒、陳皮、砂仁,能起到苦温燥濕的作用。寒濕者往往還存在脾胃虛寒,可適當加一些健脾的藥材,如茯苓、淮山、黨蔘。常見的祛寒濕湯,包括太子參茯苓陳皮排骨湯、扁豆茯苓豬骨湯等。清濕熱的藥材多偏涼,有時候人體未必能接受,可以在煲湯時適當加點陳皮,這在中醫稱為引經。
材料:豬排骨,太子參,茯苓,陳皮1瓣,生薑片,食鹽適量。做法:豬排骨斬段,焯水洗淨備用。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煲1.5小時,調味即可。
還是分不清自己是寒熱還是濕熱?
有人看完感覺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寒是熱,給你支個招:直接去找專業的中醫師幫你辯證,清楚體質再進行飲食調理。可以選擇比較平和的祛濕藥材煲湯煮粥。一般來説,像芡實、白茯苓、扁豆、淮山這些藥材,性味不寒不熱,可以加到日常食譜裏。材料:茯苓、淮山、蓮子和芡實、粟子肉,冰糖適量。做法:將所有材料洗乾淨放入鍋裏,倒入清水,用小火煮30分中,再加入冰糖,繼續用小火煮10分鐘即可。
以上講了人體濕氣重的一些四種表現,看完以後大家最好收藏起來,以後可以對照這幾知進行自測一下,如果發現自己的大便黏稠,舌頭厚膩或是皮膚癢等症狀時,就需要及時祛濕了。不過,祛濕也講究科學方法,分清自己的體質類型,弄清這件事才能更好地祛除體內濕氣,不然的話濕氣越來越重,還傷脾。對於以上的排濕食療方法,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