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吃第一口輔食開始,餵飯就成了媽媽和寶寶焦灼的戰場,他考驗着父母的耐心。媽媽辛辛苦苦做了一頓豐盛大餐,結果往往是孩子沒吃幾口就不吃了,轉身就去看電視、玩遊戲了。
同事小王有個3歲的兒子,現階段也正為孩子不吃飯的事兒發愁呢。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小王每天都精心為孩子準備食物。做好後,她都會給兒子盛上滿滿一大碗,然而等來的不是兒子的狼吞虎嚥,而是剛吃幾口就不吃了。小王看着剩下的飯菜,一開始還能忍受,但沒過幾天她就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怒火了。
喂孩子吃飯,一個媽媽們看似簡單的事情,卻是很多媽媽總在觸犯的教養雷區。由於父母錯誤的餵養習慣,不但自己會慪氣發火,而且孩子的飯量也越來越少。孩子不愛吃飯,出現偏食厭食,問題的根源不是孩子不愛吃,而是父母錯誤的餵養方式導致的。
孩子不愛吃飯,不是孩子不想吃,而是家長不會喂研究發現,60%出現飲食問題的孩子都與父母錯誤的餵養方式有關。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父母常犯的錯誤有哪些?
1、強迫孩子吃不喜歡的食物
有一次,爸爸新學會一道菜,就想着做給女兒吃,結果忙活了半天,孩子只吃了幾口。爸爸就生氣的説:“你知道爸爸做飯多辛苦嗎?這個不愛吃,那個不愛吃,小孩子不應該挑食的。”
女兒説:“你們大人每頓都能吃自己喜歡的食物,當然不挑食了。”
是的,我們大人每次吃飯前都會問對方想吃什麼,唯獨忽視了孩子的食慾,孩子當然會挑食了。
2、固定孩子的飯量
每次吃飯的時候,父母經常給孩子盛上米飯,然後再放一些蔬菜、肉、魚進去,看上去滿滿一碗,希望孩子一次就能吃飽。
其實,孩子的飯量與年齡和活動量關係很大,所以每一天、每一頓對食物的需求量也不一樣。如果父母忽視了年齡和運動量,每次給他固定多的食物,孩子自然不可能每次都把飯吃完。
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愛上吃飯呢?知名育兒專家王宏哲在他的《教養的秘密》一書中講述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媽媽向王宏哲抱怨孩子不愛吃飯,每次只吃一兩口。
王宏哲説:“你可以試試我的方法,從今以後每次盛飯的時候要少盛一些,只盛一個小飯球就可以,放一些蔬菜和肉給他吃。”
媽媽聽了以後就問:“吃這點兒怎麼可以?”
王宏哲讓她先不要懷疑,如果沒有效果再來找他。幾天後,她笑着對王宏哲説:孩子很快就吃完了盛的飯,然後説還餓,這是我第一次聽孩子説餓,最後吃的總量比她之前盛的還要多。
讓孩子體驗吃完的感覺,是孩子快樂吃飯的基礎現在的家長都非常擔心孩子的營養,所以孩子從來就不知道什麼是飢餓。由於擔心孩子會餓,我們會讓孩子吃一些零食和點心,等到了吃飯的時候,孩子自然就吃不多了。吃飯的時候,父母習慣性的把飯盛的滿滿的,孩子一看就沒有了食慾。
有時候孩子會剩飯,或者吃了幾口就不吃了,父母就會非常生氣。我們大人為了減肥,常常會吃七八分飽,卻要求孩子要吃十分飽是不合理的。孩子的飽食中樞還在發育階段,所以吃飯的時候,孩子吃幾口,不餓了,就要下桌玩遊戲。所以每次少盛一點飯,讓孩子覺得不夠吃,就會再吃第二個,第三個。這樣餵飯,只是家長麻煩一點,但是卻可以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環境裏快樂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