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4日晚,某地一初二學生晚遊戲時被家長髮現,家長一怒之下進入羣聊內大罵羣主,聲嘶力竭地哭訴遊戲害死人,自己的兒子才讀初二,各科成績連平均線都達不到,並聲稱要報警了。該視頻在網絡中瘋狂傳播,引發了人們的討論,不少人認為這位家長不理智,孩子沉溺於遊戲,應該關起門來管好自家孩子,出來罵羣主無濟於事。
這件事讓我想起去年的一則新聞,一名13歲徐姓男孩因為玩“吃雞”遊戲深夜墜樓身亡,小徐的母親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小徐性格開朗活潑,是人見人愛的孩子,他不會有心理壓力,因為天大的事情,父母也不會説他,她認為導致孩子墜樓的唯一原因就是吃雞遊戲,受遊戲的誤導,並聲稱一定會告遊戲公司。
孩子沉迷遊戲到底是誰的錯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這兩個新聞事件中媽媽痛心疾首又無可奈何的樣子,我能理解,也很心疼,不做父母很難體會得到這種感受,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認網友説得沒錯——孩子沉迷遊戲是你家長的事,與網絡遊戲無關,與羣主無關。説得難聽點,每天都有可能發生墜樓事件,我們該怪樓房建得太高,或者地面太硬嗎?
人最難的就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有錯。借用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不需要知道電子遊戲是什麼,它會不會造成近視,會不會上癮,我們只需要一個背鍋俠,一個可以掩蓋家庭教育失敗,學校教育失敗,社會教育失敗的東西,現在它叫遊戲,十五年前它是早戀,三十年前它是偶像,三十五年前它是香港電影,四十年前它是武俠小説。
只要孩子不想學、學不進去,或者家庭教育不到位,就是沒有遊戲,孩子也不一定學好,就像我讀中學的時候,老師就經常批評我們總看一些無聊的課外書、言情劇,太耽誤學習了。真正想學的人,他是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的,不是看了課外書、言情劇,學習成績就一定下降,關鍵還在於內因,在於孩子個人和家庭教育。
但是要讓家長認識到孩子沉迷於遊戲是自己教育的失敗,並不是那麼容易,直面自己的錯誤,就是在否定自己,尤其是當我們感覺自己嘔心瀝血地為孩子付出,又換回這樣一個結果時,就更會把注意力轉向外界,找一個人來背鍋。所以,要拯救沉迷於遊戲中的孩子,家長首先要直面自己教育的失敗,搞清楚家庭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遊戲有何魅力讓孩子欲罷不能
別説孩子,就連我們成年人沉迷於遊戲的都大有人在,那麼,遊戲有怎樣的魅力讓人慾罷不能呢?簡單地説,遊戲可以讓我們脱離現實的苦楚,獲得更多的心理需求。
第一,獲得及時獎勵的成就感
就孩子而言,學習太枯燥、太單調了,哪裏有遊戲來得簡單、直接、刺激呢?端起槍,打敗敵人,可以立馬獲得獎勵,學習好雖然也能獲得獎勵,但這種獎勵往往不是及時的,及時獎勵是指在人們的良好行為出現後立即給予獎勵,它能使人們迅速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映,對自己的獲獎行為記憶深刻,讓孩子感覺非常有成就感,及時獎勵多次重複後就能產生積極的動力定型,使之成為習慣,那麼,孩子離沉迷遊戲就不遠了。
第二,從遊戲中找到歸屬感
玩團隊遊戲時,往往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孩子表現的好,就能得到團隊的認可,讓孩子對團隊產生信任與依賴,從而產生歸屬感,這與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犯了錯誤,就被老師、家長批評,或者因為學習不好被同學嘲笑大相徑庭,孩子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歸屬感,在網絡遊戲中得到滿足。
第三,享有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特權
網絡遊戲會分不同的等級,等級越高,獲得的特權越多,如果孩子平時經常被家長嚴厲地管制,他就特別渴望像家長一樣高高在上,享有特權去控制別人的慾望,而網絡遊戲就可以滿足孩子的這種需求,另外,這也是他在朋友中炫耀的資本,讓人刮目相看,滿足他虛榮心理的需求。
由此可見,與其説孩子喜歡網絡遊戲,不如説孩子是在網絡遊戲中獲得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心理需求,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關心不夠,不理解孩子,經常嚴厲地管教孩子,孩子更容易沉迷遊戲,希冀從遊戲中獲得心理的滿足。因此,要想讓孩子不沉迷於遊戲,父母給孩子足夠的心理滋養,才是解決問題的癥結所在。
孩子在什麼時候最容易走向網絡遊戲
如果你的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那麼,請你想一想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網絡遊戲的?孩子第一次接觸網絡遊戲都是有一定的背景原因的。我家老大現在就比較喜歡玩遊戲,過去一段時間甚至有沉迷的跡象。我發現這一情況後,我非常納悶,因為我和老公都不玩遊戲,就連孩子們經常説的“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的流行語,我也是剛剛才知道這説的是一款《絕地求生》的遊戲。
仔細回想,我發現孩子接觸網絡遊戲始於2015年下半年,那段時間我懷上了二寶,大寶正在讀幼兒園,我去北京孕檢時,就將大寶託付給姑姑、姑父,讓他們幫我接送,因為姑父有玩遊戲的習慣,孩子就慢慢學會了,加上那段時間因為二寶的事情我和老公對大寶有些忽視,關心不夠,所以才導致了孩子走向了網絡遊戲。
現在孩子在上學期間,基本上不會要求玩遊戲,只是放假的時候,作業做完了,無事可做,我和老公因為工作忙,沒那麼多時間陪他時,他就會吵着説“無聊”,提出玩遊戲的要求。
也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不鬧心,把手機扔給孩子玩,正月初五去老媽那拜年,堂妹6歲的女兒玩手機遊戲,周圍圍着幾個孩子,堂妹就坐在身邊,我問堂妹為何不管管孩子,堂妹説:“給她玩手機,到省得到處亂跑了。”孩子是不亂跑了,玩手機卻上癮了,所以,千萬別把手機當成電子保姆,孩子不哭不鬧就萬事大吉了。
由此可見,陪伴孩子,讓孩子有感興趣的事情可做,才是避免孩子沉迷遊戲的關鍵所在,與其怪遊戲、怪他人,不如反省自己,是否對孩子做得還不夠,聲嘶力竭地哭訴遊戲也不會死亡,不如冷靜地分析我們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哪些問題,理智的面對問題,剖析自己,用心地去了解孩子,用實際行動去關心孩子,才能把孩子從遊戲中拉回到現實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