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氣道管理對於患有疾病、創傷或是麻醉狀態的患兒至關重要。大部分兒童的困難氣道是可以提前識別的,未預料的小兒困難氣道發生率較低。然而,發生在小兒的未預料的困難氣道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自1993年ASA首次發佈成人氣道管理的流程和指南,以及2003年發佈的困難氣道流程,均已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這些成人指南並不是針對小患兒設計。受英國愛爾蘭小兒麻醉協會(APA)的委託,並得到困難氣道協會(DAS)的支持,由麻醉顧問工作組根據臨牀需求確定了針對具體國家的小兒麻醉誘導期間出現的未預料到的困難氣道的管理指南,制定出一份相應的指南。該指南主要針對1到8歲兒童,不適用於16歲以上。對於8到16歲是否需要單獨的指南還沒有明確的共識。文獻檢索提供了三種臨牀情景的相關文章:第一種是面罩通氣困難(MV),第二種是插管困難,最後是無法插管無法通氣(CICV)。在這三項指南中都假定使用的是100%氧氣,並要求立即尋求幫助。
指南1
面罩通氣困難
在1到8歲兒童麻醉誘導後,麻醉醫生難以維持面罩通氣的情況進入指南1(圖1)。
目前一致認為,面罩通氣困難的常見原因包括麻醉深度不足,喉痙攣,和/或胃擴張。喉痙攣被認為是兒童麻醉誘導後通氣困難原因之一。在圍手術期兒童喉痙攣比成人更為常見,其發生率可能高達2%,而且在拔管期比誘導期更常見。喉痙攣可能是部分性或完全性痙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常是由於麻醉深度不足,或輕度的上呼吸道感染而導致的。喉痙攣的處理方案可見下圖。
指南2
1-8歲小兒常規麻醉期間未預料的困難插管
小兒麻醉誘導後,麻醉醫生能夠進行足夠的面罩通氣,但是氣管插管困難。該情景下進入指南2(圖2)。指南2強調了首次插管計劃和最大插管嘗試次數,推薦插管輔助工具尤其是視頻喉鏡的使用。在第二次插管計劃中,經喉罩纖支氣管鏡(FOI)輔助插管是唯一得到專家積極支持的第二次插管技術。如果SAD放置滿意,血流動力學穩定,肌松充分的情況下,共識建議在3-8年齡段的小兒可以通過SAD嘗試一次FOI。
指南3
無法插管無法通氣
假設靜脈/IO通路可靠監護齊全,患兒已給予足量肌松劑,經最有經驗的高年資麻醉醫生嘗試最大插管次數均失敗,嘗試手動通氣仍然不足時,進入指南3(圖3)。CICV的情況很少出現在小兒,尤其是臨牀上未預料到的困難氣道管理。文獻中缺乏與小兒CICV有關的高質量臨牀證據。2011年NAP4報告中僅僅包括了5例小兒緊急外科氣道,2例為可預料的困難氣道,只有2例超過1歲。指南3強調了耳鼻喉科專家到場的重要性,並建議由 ENT 專家實施外科氣管切開術。如 ENT 專家尚未到場,共識推薦將經皮套管環甲膜穿刺術作為1-8歲年齡段緊急氣道復甦的一線技術,同時強烈建議使用細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