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能愛孩子也能傷害孩子,這些做法是孩子的噩夢,不要以此為榮

青年人的教育是國家的基石。——富蘭克林。教育乃國之根本,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始於家庭,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一個家庭的教育,間接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可家長這個“職業”卻不需要崗前培訓或者結業證書,大多數家長都是在摸索中,探尋最正確的方式。

有些時候,一些不經意的行為,可能對孩子的傷害卻是終身的。

以愛之名,控制孩子

父母對孩子總是充滿期待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會用其畢生的經驗,為孩子鋪路搭橋,希望孩子朝一條康莊大道前行。

可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她有她自己發展的方式,如果家長干涉過多,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不讓孩子自由的成長。

孩子的未來只能變成毫無思想的牽線木偶,她所完成的人生將不是自己的人生,這樣的愛,是在毀了孩子。

當着孩子面吵架甚至打架

很多家長溝通的方式是有問題的,家庭生活,會遇到很多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而如果家長不懂得如何溝通,則分分鐘將家庭變成戰場。

家長能愛孩子也能傷害孩子,這些做法是孩子的噩夢,不要以此為榮

無論是冷戰、爭吵或是動手的暴力,都不是正確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如果讓孩子在這樣紛擾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對孩子今後性的格形成、人生觀的樹立、婚姻觀的創建,會帶來嚴重的偏差,孩子會不自覺效仿父母的行為模式。

長大後,她的世界也變成了灰色,對孩子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打擊孩子自信,語言暴力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孩子都是不同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和不足,家長要做的是揚長避短,而不是冷嘲熱諷。

多對孩子進行鼓勵才是助力孩子成長的推動力。

如果家長只知道諷刺、打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在最信任的父母面前,都毫無顏面和自信,會讓孩子今後產生自卑心理,成為人生的失敗者。

欺騙孩子,不尊重孩子

孩子作為個體,同樣需要家長的尊重。

家長能愛孩子也能傷害孩子,這些做法是孩子的噩夢,不要以此為榮

可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不重視孩子人格的培養,常常不尊重孩子意見,不兑現孩子的承諾,甚至會欺騙孩子,並認為這些都是很微不足道的小事。

卻不知道,這些做法,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形成撒謊成性、不負責任的處事方式,對孩子今後的人格形成,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現代社會賦予家長們很多壓力,來自於工作,來自於家庭,更是來自於人際關係。

面對孩子,很多家長都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僅因為孩子的一點小錯誤,就找到了發泄的出口,將自己的一身戾氣都發泄在孩子身上。

而孩子會天真的認為,確實是自己沒有做好,會內疚、自責,會有極大的負罪感,這樣長大的孩子,會總是忽略自我,迎合他人,對孩子的一生是毀滅性的影響。

縱觀以上這五點,都是家長們平常最不注意的小事。

家長能愛孩子也能傷害孩子,這些做法是孩子的噩夢,不要以此為榮

日本知名心理學家加藤諦三曾説過:

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的父母;

其次,是不愛子女,自己也意識到這件事的父母;

而最壞的,則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着子女的父母;

當然比最壞更惡劣的是,在情緒上虐待子女,卻深信自己是愛着他們的父母。

父母如果以愛之名、以自私之實,對孩子實施着最殘酷的傷害,其實是將孩子騰飛的羽翼,一點一點折斷。

所以請家長們也學會成長,學會更好的和孩子相處,不要讓自己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器,應該努力為孩子撐起美好的未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7 字。

轉載請註明: 家長能愛孩子也能傷害孩子,這些做法是孩子的噩夢,不要以此為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