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小雨今年才六歲,但她非常懂事。
她很懂得體貼家人,覺得爸爸媽媽工作非常辛苦,每天下班小雨還會給他們把拖鞋遞到腳下。
有很多同齡的孩子,因為父母不給買喜歡的玩具在商場滿地打滾,但是小雨的爸爸媽媽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有一次媽媽帶着小雨去超市,小雨抱着一個紅色的書包愛不釋手,但是看了看價格又默默放回去了。
媽媽注意到後問小雨,是不是想要這個書包。
小雨小心翼翼、非常不好意思地問:“媽媽,我可以買這個嗎?”
媽媽聽了之後心裏就好笑又感動,覺得自家的寶貝真的太懂事了,她笑着説:“寶貝,咱家沒有這麼窮,你快上小學了需要新書包,媽媽給你買!”
看到這兒,一定有很多寶爸寶媽感嘆: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啊!要是我家娃有她一半懂事就好了!
其實,孩子在這方面懂事與否並不是老天註定,而是需要後天的言傳身教的,爸媽不要走進誤區了!
細心的爸媽會發現,小雨媽媽給孩子的回答也非常得體,這也就是説,孩子的價值觀與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父母説什麼也會影響孩子怎麼做。
面對孩子的提問,作為爸媽的你們會怎麼回答呢?下面這些話你是否對孩子説過呢?從現在開始,不要忽視對孩子的每一句回答。
“媽媽,我能買這個嗎”三位媽媽的不同回答,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第一個回答——這個太貴了,不買!
父母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經常對孩子説這句話?
父母對孩子説“太貴了不買”,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是,孩子想要的物品,真的超出了家長的經濟能力範圍,這種情況並不是很常見。
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可以耐心給孩子解釋:我們家的家庭情況不允許爸爸媽媽買這個給你,以後你自己有了能力自己買也不遲。
二是、孩子想要的物品非常貴,但是確實並不必要。
相信許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這種情況下對孩子説“太貴了不買”其實情有可原。
但是,父母也應該注重與孩子溝通的方式,不應該盲目告訴孩子“太貴了不買”,這樣孩子會想:我家是不是很窮?甚至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比如孩子想要買一個新的玩具,這個玩具他之前已經有幾乎一模一樣的了,家長應該對孩子説:“這個玩具你已經有一個了,不必要再買了,剩下這些錢買文具好嗎?”
孩子要的東西可以促進他們的成長,但是家長吝嗇於給孩子買,這樣並不合適,看似省了錢,其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該花的錢還是要花。
我們都説女孩要富養,其實不無道理。女孩氣質的培養非常重要,這就需要開闊視野,培養自己的主見和智慧,在這些有利於孩子成長的事情上,家長還是不必吝嗇。
第二個回答——想拿就拿,我出錢!
許多孩子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並不是偶然,有的父母不引導孩子計劃性用錢,簡直是“自作自受”。
有的孩子家庭條件好,買啥父母都支持,這就導致孩子養成肆意揮霍錢財的陋習,甚至發展成啃老一族。
有的父母條件並不好,但出於“虛榮心”,孩子要啥買啥,容易把孩子培養成伸手要錢的無底洞。
第三個回答——媽媽/爸爸認為,這件物品……
爸媽要教會孩子視情況而定,孩子需要明白是否購買物品,取決於物品是否有用和價格是否合適等客觀原因。
總的來説,父母對於孩子價值觀的養成有很重要的影響。其實幫孩子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並沒有那麼難,
給娃養成正確的價值觀不難,只需讓他明白“理解、信服、理智、體驗”首先,讓孩子明白父母賺錢不容易。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孩子們還小的時候對於金錢沒有什麼概念,有的孩子甚至真的認為錢是大風颳來的。
但是,父母不應該高高在上、以批評的態度向孩子傳輸這個概念,最好不要説:“你當然不嫌貴,錢不是你賺的!”
孩子確實沒有步入社會,不知道賺錢的艱辛。
其次、讓孩子信服和理解。
父母可以向孩子傾訴工作中的壓力,讓孩子真正地理解父母,從心底決定不亂花錢。
不要忘記,給孩子講清楚買什麼與不買什麼的道理,讓孩子明白爸媽這樣做是有原因的,不會造成雙方的隔閡,同時也培養了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這個過程需要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可以適當引導孩子養成記賬的好習慣。
最後,讓孩子體驗支配錢財。
孩子大一點的時候,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可自由支配零花錢,比如考試進步、做家務、幫爸媽捶背。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能夠體會錢的來之不易,還能為了零花錢逐步提升自身,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