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個人來説,童年是我們幸福快樂的時光,但也是容易發生各種安全隱患的時候,尤其是當我們走路還不安穩,沒有父母陪伴在身旁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生意外事故。而那些帶給我們的疼痛是刻骨銘心的,其中由於燙傷發生的意外事故,一直居高不下。
前不久,林女士家的孩子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故。正是中午的時候,媽媽在廚房裏做飯,讓孩子一個人在客廳裏玩耍。沒過多久,就聽到了孩子的慘叫聲。林女士聞聲連忙趕到客廳,可怕的一幕出現在她面前:熱水壺裏的水傾瀉而下,倒在孩子身上。正是炎熱高温的夏季,孩子穿得極其單薄,林女士就近看時,孩子的皮膚已經明顯紅腫,甚至有的部位已經皮開肉綻了。
林女士十分害怕手足無措,慌亂之中想起老一輩常用的做法。她從牙膏管裏擠了些牙膏,順手塗抹在燙傷部位,但孩子還是一直疼得哭。沒有辦法,林女士抱起孩子就往醫院趕,醫生的話令他懊惱不已。
醫生説,給燙傷的部位塗抹牙膏是極其錯誤的做法,"我現在看不清孩子受傷部位的面積和深度,一會我得先給孩子清洗燙傷部位,孩子可能會很疼。需要費點時間進行處理。但很難保證以後不會留下烙印。"
林女士聽完點頭表示感謝,同時內心又自責不已。她不該將熱水壺放在孩子面前,不該給孩子胳膊塗抹牙膏…聽着孩子淒厲的叫聲,林女士的內心更痛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常會聽到孩子燙傷的事故。面對孩子被燙傷的情況,家長的做法各不相同。其中有不少家長採用錯誤的做法,非但沒有減輕孩子的疼痛,反而引起了負面影響。那麼哪些做法是不宜採取的呢?
塗抹牙膏,紅藥水等物品。很多家長遇到孩子燙傷的情況,第一反應就是往傷口上塗抹牙膏,紅藥水等物品,這樣只會增加醫生觀察治療的難度。而且牙膏並不能作為藥物使用,相反牙膏中含有的酸鹼性,會對皮膚造成刺激,更不利於對燙傷部位的治療。而使用紅藥水容易導致中毒,產生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扯下衣物。除去夏天,孩子被燙傷之後,許多家長為了看清孩子受傷狀況,慌亂地扯下衣物,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因為衣物對受傷面的摩擦,很容易引起感染和加重孩子疼痛。
立即送醫。孩子被燙傷後,並非不主張送醫,而是孩子的皮膚在送醫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惡化。正確的做法是先採用緊急處理,再將孩子送往醫院。
孩子是家長的心頭肉,所以家長的急切心情能夠理解,但切勿採用一些不當的做法,在將孩子送醫之前,注意以下幾點會對家長有所幫助:
第一步:沖洗
首先不要用手去觸碰燙傷部位,更不要將孩子對疼痛的反應作為傷勢的依據。用水沖洗應該是第一時間要做的,而且最好是流動的水,比如説水龍頭。孩子被開水燙傷以後,皮膚會產生劇烈的灼熱感,這樣水在經過燙傷皮膚的時候,會起到冷卻沖刷的作用。所以水流沖洗持續時間在20分鐘左右,在這個過程中,不要關掉水龍頭,讓其持續沖刷以緩解疼痛。
第二步:脱衣
孩子被開水燙傷後,如果不是暴露易見的位置,受傷部位一般都會被衣物遮擋住。畢竟是孩子性命攸關的事情,很多家長關子心切,看到自己的孩子發生了這樣的事故,所做出的第一反應,就是查看孩子的傷勢如何,可能會盲目地脱掉孩子的衣服。
如果孩子燙傷的面積很大,皮膚一般會出現潰爛,這時候會和衣服粘在一起,如果直接用手揭開,嚴重的話就會撕掉孩子的皮膚。正確的做法是用剪刀衣物,防止衣物與皮膚粘連。
第三步:浸泡
在脱衣的基礎上,根據被燙傷部位的面積,用剪刀剪取衣物,儘量最大化地顯露受傷部位。然後按照用水衝的方法,將孩子浸泡在涼水中,整個過程持續半小時左右。注意要將受傷部位完全浸泡在涼水中,這樣是為了隔斷灼熱感向皮膚深層的傳遞。
需要注意的是,浸泡和用流動的水沖刷並不矛盾,用流動的水是為了達到沖刷傷口的目的。而浸泡則更有利於減輕疼痛,給傷口營造一個密閉固定的空間,以防其造成二次傷害。
第四步:遮掩燙傷部位
所謂遮掩燙傷部位,就是要用藥物進行覆蓋。皮膚燙傷部位的面積不同,受到的疼痛就不一樣。一般來説,如果燙傷部位的面積小,那麼通常採用浸泡的方法,就能夠達到很好的緩解。這時候家長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上藥了。但如果燙傷面積大的話,在經過上述一系列方法後,在孩子傷情穩定的情況下,那就必須要送往醫院了。
第五步:送往醫院
在送往醫院之前,無論孩子被燙傷部位怎樣,都需要經過上述一系列方法。因為如果不採取緊急措施,直接送往醫院,那麼在孩子去往醫院的途中,很有可能會遭受二次感染,比如風沙等的吹襲。所以必須用水沖洗浸泡之後,塗抹上藥,杜絕燙傷部位與外界環境的接觸,再送往醫院進行救治,才是科學有效的方法。
孩子不管在哪個階段,難免會發生意料之外的事情。就拿孩子身體被燙傷來説,這不是一件小事,家長必須採取正確的方法,否則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