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致死!多地已出現,寄生蟲達六千條,夏季來臨謹防“致命美味”
炎炎夏日,叫上三兩好友,推杯換盞間體驗人間美味。美味的背後可能夾雜着危機,稍不注意,墜入深淵。
前幾天,Dr.X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説的是某網友在河裏抓魚,結果撈出來一堆東西,還蠕動着粉色的卵,看着就讓人瘮得慌。
網友隨後還曬出了河岸邊密密麻麻的粉色卵,乍一看大部分人都會以為這是田螺,下面的評論清一色「想吃」。
當時Dr.X也以為這是田螺,所以也就沒想着給大家科普,直到後來越想越不對勁,才想起這哪是田螺啊,明明就是恐怖的
福壽螺
!
時間真是神奇,沒想到這麼快就淡化了一切,14年前轟動一時的福壽螺事件,在如今的年輕人眼中已經這樣陌生且風輕雲淡起來。
北京福壽螺事件
時間回到2006年5月,北京一34歲男性先後出現雙肩疼痛、頸部僵硬和頭痛、噁心等症狀,
被診斷為嗜酸性細胞增多性腦膜炎
。隨後很短時間內,又有100多人相繼被診斷為此類症狀。
經調查,北京某知名川菜館內,由於顧客反映海螺貴,將原先使用的海螺替換為福壽螺。按照正常情況,螺肉要在開水裏煮20分鐘才能食用。但由於福壽螺煮時間久了會失去口感,所以只煮了3-5分鐘便被送上餐桌。
最終,160多人感染廣州管圓線蟲,成為北京市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慘劇從未停止
當年的北京福壽螺事件,讓福壽螺「一夜成名」。福壽螺養殖業也因此遭受重大打擊,無數福壽螺被傾倒進河海里。全國多地開始禁止福壽螺銷售,民眾也意識到福壽螺的危險性。
但僅僅3年後,福壽螺再次爬上餐桌,民眾的思想也開始放鬆。
因福壽螺製造的慘劇重新上演!
2017年2月,微博網友@鄭一諾er在蜜月旅行時誤食福壽螺,導致寄生蟲入侵腦部。
懷孕的她做了6次腰部穿刺,紮了近300瓶藥水,吃了十幾盒打蟲藥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通過藥物流產,最終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2020年4月,7歲男孩頻繁出現頭痛、嘔吐等症狀,並伴隨高燒不退後入院。在輾轉多家醫院後,仍未診斷出病因。在經過腦脊液行高通量測序後被診斷為顱內寄生蟲感染,引起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福壽螺中的「廣州管圓線蟲」。
福壽螺為何無法禁絕
明知道福壽螺危險,為什麼福壽螺還是一次次出現在各種餐館、排檔,甚至是很多人自家的餐桌上呢?
一方面可能是
民眾對福壽螺的認知過少
,很多商家和顧客都不知道這是福壽螺,所以就義無反顧地出現在餐桌上。
還有一種可能性更大,就是明明知道這是福壽螺,但依然拿出來銷售。畢竟福壽螺的價格要比田螺便宜很多,為了節約成本,部分無良商家選擇以福壽螺充田螺。
時至今日,各社交平台上依然有公然交易福壽螺的帖子:
對於這種交易,真的需要監管,畢竟能夠完全區分開田螺和福壽螺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福壽螺有多危險
福壽螺最適宜生長水温為25℃-32℃,5月到8月是繁殖高峯期。我們説福壽螺危險,主要針對的是未煮熟的福壽螺。一般福壽螺只要煮熟了,寄生蟲就會被消滅,這個時候是可以吃的。
但Dr.X的建議還是最好別吃,因為你在外面吃的福壽螺壓根不知道有沒有煮熟。據統計,
一隻福壽螺中含有寄生蟲少的有3000條,多的達6000條
!如果食用未燒透的福壽螺,就很容易引起寄生蟲感染,進而出現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症狀。
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會導致痴呆,甚至死亡。
如何區分田螺與福壽螺
想要避免誤食福壽螺,最好的辦法就是我們自己會區分。
外形:田螺高高的,頭尖尖的;福壽螺扁扁的
顏色:福壽螺顏色偏黃,田螺偏青褐色
個頭:福壽螺往往比田螺大
口感:田螺燒久了後口感軟糯,福壽螺十分耐燒,即使燒很久後口感都是脆脆的
感染廣州管圓線蟲有什麼症狀
一般寄生蟲幼蟲在進入人體後並不會馬上發病,潛伏期為1-35天。主要症狀就是發熱、急性劇烈頭痛、噁心、嘔吐和頸部僵硬等。
一般,頭痛是最典型症狀,超九成患者會出現劇烈頭痛症狀。疼痛的主要部位為額部、後腦勺和頭兩側。
如何預防寄生蟲
1.杜絕生食文化
豬可能會有豬肉絛蟲,牛可能會有牛肉絛蟲,淡水魚蝦可能會有肝吸蟲,淡水蟹和蝲蛄可能會有肺吸蟲……
雖説有些食物生食可能會更加美味,但我們無法保證其中是否含有寄生蟲。所以,
最好的預防辦法就是吃東西一定要煮熟,
能不生食就一定不要生食。
2.蔬菜水果等一定要洗乾淨
不要以為寄生蟲只會存在於肉類中,在蔬菜水果等果蔬中也會存在。因為在其生長過程中,可能施了動物的糞便。而寄生蟲往往就是通過動物糞便排出體外進行繁殖的,所以吃果蔬的時候一定要洗乾淨!
3.廚具要生熟分開
廚房中最好備上三把刀,分別是切蔬菜的、切水果的和切肉類的。這樣能很好避免寄生蟲的傳播。
4.注意個人衞生
其實這一條不用強調了,畢竟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後,個人衞生很多人都會注意。但是強調一遍,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
這些食物不能生吃
Dr.X説
預防寄生蟲並沒有那麼難,我們只要在平時吃東西和做飯時注意生熟分開,注意個人衞生,以及能夠不生吃的食物儘量不生吃,寄生蟲就不會輕易找上你。
最怕的是,你害怕麻煩,不注意個人衞生,經常生吃東西。
▼關注我,走進臨牀醫生的生活!
-Dr.X-
一個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和三娃奶爸
《學會看病》作者
帶給你有態度、有温度的健康乾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