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孩子出生後就成為了家裏的主要核心成員,爹媽疼着,姥姥姥爺愛着,爺爺奶奶慣着,家裏的很多事基本上首先考慮到的是孩子,無論是計劃還是消費,都以孩子為主,但是在這樣“泡在蜜罐裏”的孩子究竟會是什麼樣呢?
鑫鑫的出生給家裏帶來了很多的歡聲笑語,特別是爺爺奶奶對鑫鑫特別寵愛,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都以鑫鑫優先,鑫鑫想要什麼爺爺奶奶基本上都是有求必應,過幾天就是爺爺的生日了,全家人都在給爺爺準備過生日。
這天家裏來了很多親戚,給鑫鑫爺爺慶祝生日,鑫鑫的爸爸給爺爺買了一個很大的水果蛋糕,媽媽還準備了許多豐盛的菜,一大家人好不熱鬧,到了吃飯的時候,鑫鑫就嚷着要吃蛋糕,爺爺就準備先切蛋糕。
邊打滾邊説:“我就要吃!憑什麼不給我吃!”鑫鑫爺爺看見孫子這樣立刻心疼的説:“好好好,都給你,我孫子想吃哪塊就吃哪塊,大孫子先挑。”親戚見狀都很尷尬,於是都紛紛表示都留給孩子吧,不用分給他們了。
為了避免溺愛而害了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愛要有底線原則
父母的愛是無私而偉大的,但並不是一味的嬌慣縱容就是愛孩子,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一定要有原則守住底線,不要因為孩子小就包容,這樣會讓孩子越來越為所欲為,以後在社會上很容易吃大虧。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還在成長髮育的階段,不知道什麼是對是錯,所以就需要家長的引導,立規矩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錯誤的,犯了錯誤之後就要自己承擔後果,當孩子做好一件事的時候,也要有獎勵。
3、和孩子平等相處
每個孩子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是家長的附屬品,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一味的讓孩子跟隨着自己的想法,要尊重孩子,讓孩子有獨立的思想,家長在引導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現在的家長都比較忙,缺少時間陪伴孩子,就會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孩子經常在被物質滿足的環境中成長,很容易迷失自我,而孩子還會認為這些東西是理所應當的,所以家長在滿足孩子物質是同時要求孩子懂得體會家長的不易,孩子才會懂得體諒父母珍惜父母給的物質。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被老人寵壞的孩子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