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錯誤鼓勵和為他們做的一切,實際上已經破壞了他們孩子的潛能,所以他們必須注意這一點

相比於過去的那種教育孩子的方式,現在更加的提倡鼓勵和誇讚孩子,有時候我們也的確會發現,鼓勵比批評對於一個孩子來説,更加的有效,所以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更多的家長採用了鼓勵的這種方式。

可是不得不説,很多的家長,雖然知道這種方法管用,可是卻沒有做到恰當的使用這種方法,不僅不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消極。到最後反而讓結果適得其反了。

比如説當孩子某件事情做得好的時候,家長很習慣的豎起了大拇指,然後對孩子誇上兩句,説你真棒,你表現真好這樣的話。

剛開始孩子的確會覺得美滋滋的,畢竟受到表揚要比受到批評好得多。可是家長這樣的誇讚方式真的對嗎?很多時候,也許家長這樣的誇讚方式,只是讓孩子知道了自己做的好,可是卻不知道究竟是哪裏做的好。

當孩子跳舞的時候,家長習慣性的誇孩子跳的真好,可是並不是在整個過程中,孩子都跳的好,所以説,家長一句簡單的你跳的真好,這會讓孩子有些迷茫,但是換句話説,如果家長能夠指出孩子哪裏跳得好。

例如,如果具體行動做得好,會讓孩子更具體地知道。同時,家長在表揚孩子跳得好的同時,也可以指出孩子跳得不到位的地方,這也有利於孩子及時糾正不正確或不當的行為。

這樣也就是説,在誇讚和表揚孩子的時候,不要空洞的直説一句“你真棒”。而是應該具體的事情,具體的誇讚,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同時,作為家長,還有一個錯誤的做法,也可能會在無形中破壞了孩子的潛力,那麼就是家長習慣性的代勞。

孩子在小的時候,的確是很多事情都做不好,但是凡事都得有一個過程,家長要給孩子機會,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不要怕孩子犯錯誤,就直接習慣性的事事代勞了。

作為家長,可以在孩子做不到的地方,代勞孩子做一些事情。但是有些事情,需要孩子親子動手的,一定要捨得“狠心”讓孩子自己面對。這是鍛鍊孩子的“潛力”,而不是不愛孩子的表現。

我的一個朋友,她就是對孩子的事情,管慣性的“事事代勞”,最後讓孩子養成了“王子病”,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跟人説,“我媽會幫我做,我不用動手。”

這也讓學校的老師很為難。平日裏的手工課,我這個朋友的孩子,次次都是説他媽媽會幫他做,自己不需要動手。這無形的就“毀掉”了孩子的潛力。

其實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真的是特別的大,所以説家長要想讓孩子朝着好的方向發展,那麼家長就應該用積極向上的方法去引導孩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9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的錯誤鼓勵和為他們做的一切,實際上已經破壞了他們孩子的潛能,所以他們必須注意這一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