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意識是培養優秀兒童的第一課

公德意識是現代文明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必須從幼年抓起,因為剛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空白表格,家長對孩子公德心這一欄的影響是最直接、最深刻的。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把孩子培養成一個遵守規則、懂禮貌、愛護老人、愛護公物的優秀孩子呢?

方法一:經常和孩子討論發生在身邊的真實事例。

有一天,媽媽帶着6歲的女兒小雪走在去往學校的路上,突然她們看見前面一個成年人隨手將喝完的易拉罐扔在了地上。還沒等媽媽做出反應,走在她們旁邊的一個小孩子就快步走上前去,把丟棄的易拉罐撿起來扔進了路邊的垃圾箱裏。

這時,媽媽就問小雪:"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兩個人,你覺得應該向哪個學習?"天雪很快回答説:"當然是向那位小姐姐學習了,她講衞生。"我們千萬不要小看生活中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情,教育孩子的公德意識就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上抓起,因為正是通過對這些例子的討論和評價,オー步一步引導孩子建立起更加好的公德心。

方法二:教給你的小寶貝一些社會公德的準則。

社會公德準則雖然沒有專門的法律條文下發出來,但人們自發觀念中形成的公德意識已經無形中成為約束其日常行為的"規矩"。因此,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公德意識,我們應及時教給孩子一些社會公德的準則。

一般來説,可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孩子"公德心"的教育工作。第一,遵守規則。教育孩子在公共場所自覺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和紀律。例如,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買票、等車要排隊,醫院、電影院等需要安靜的場合不要大聲喧譁,等等。第二,愛護公物。教育孩子要保護文物古蹟、不亂寫亂刻;跟孩子一起外出時,對那些破壞公物的行為要表示憤慨,並進行理智的分析批評,不能選擇漠視。

第三,保持健康,保護社會環境。教孩子們不要在公共草坪上吐痰、亂扔垃圾、摘花或踐踏。四是關心公益。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參加各種各樣的愛心活動,表達他們的善良和同情心。方法三:鼓勵兒童參與社區活動。兒童公德修養離不開公共場合。因此,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參與社會或學校的集體活動,進而增加他們對自己所在地的歸屬感,減少破壞性行為,樹立良好的公德意識。

同時,我們還應支持孩子多參加公眾的集體活動,這有利於開闊他們的視野,啓發孩子站在他人的位置考慮去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92 字。

轉載請註明: 公德意識是培養優秀兒童的第一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