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老李是一名資深教師,但最讓他自豪的不是教出了多厲害的學生,而是自己的一兒一女都考上了博士。
這種事情,很快就在村口巷落傳遍了,很多父母都問老李:“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怎麼才能把孩子培養成博士呢?”
面對大家的提問,老李坦言:“娃有這幾個壞習慣時,家長該打就得打,否則長大後就很難改正了。”
其實,老李這個觀點也是李玫瑾教授所贊同的,李玫瑾教授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在育兒領域也有着自己獨特的經驗和想法,她的話還是具有一定參考意義的。
李玫瑾教授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孩子3.4歲時,會怎麼跟你鬧呢?可能他只會在地上打滾耍無賴;等到孩子13.14歲時,她會怎麼跟你鬧呢?首先他可能會離家出走,其次他可能會跳樓自殺。”
老一輩人都説,3歲看老7歲看小,作為父母,應該在孩子最容易養成壞習慣的時候,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教育他們。
娃有這幾個習慣,該打就得打
在這個社會中,無論走到哪都應該遵守交通規則,就算在家裏,也應該設立規則。但總有那麼一些小孩子,喜歡無視規則制度,做出一些沒有禮貌的舉動。
比如説,在吃飯的時候大聲喧譁,吐槽飯菜不好吃等;在公共場合隨意插隊,不顧及其他人的感受等,這些行為習慣已經開始影響到其他人了,會讓人覺得非常不禮貌,沒有教養和規矩。
很多孩子都喜歡用“躺在地上耍賴”的方式去威脅家長。當孩子看到自己中意的東西,家長不幫自己購買的時候,他們就會在地上打滾耍賴,用哭鬧的形式去威脅家長妥協。
對於這種情況,家長要看情況而定,若是一些不過分的要求,家長可以適當滿足;若是要求太過分的話,家長一定要嚴厲制止,不能讓孩子養成得寸進尺的壞習慣。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傳統美德,如今很多父母都把孩子交給老人帶,由於教育方式的差異,老人的溺愛很容易讓孩子養成驕縱、不尊重老人的壞習慣。
當孩子稍微不順心時,就會把脾氣都發在老人身上,言語辱罵是輕,等到孩子動手打長輩時,家長就後悔莫及了。所以對於這種行為,家長們一定要嚴厲制止,及時糾正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
孩子2歲時,會進入一個小小的叛逆期,這時候孩子非常容易發脾氣、亂扔東西。其實孩子扔東西並不全是壞習慣,這只是他們用於表達自己想法和不滿的方式而已。
但對此,家長們還是要引起重視,不用刻意去指責孩子,而是想辦法讓孩子冷靜下來,然後再利用正確的方式去和孩子講道理,這樣孩子才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願意接受父母的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