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臟每時每刻都在跳動,運動和安靜的狀態下,心跳狀態存在很大不同。此外,年齡以及個體差異,也會導致心率不一樣。
根據《英國開放雜誌·心臟》刊登的一項研究,50歲以上的男性在安靜狀態下,心率大於75次/分鐘,便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過早死的風險。
該項研究跟蹤調查了789名在1943年出生的男子,從1993年開始,調查時間長達21年。在調查研究期間,15%的人去世,15%的人患上了冠心病,28%的人患有心血管疾病。通過對數據的對比發現,靜息心率(安靜狀態下的心率)過高的人,幾乎都患上了心血管疾病。
當然,這項研究僅僅針對的是50歲以上的男性,而女性還有年輕羣體是否會存在相類似的現象,那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一、正常人的心率是多少?心率是人們在安靜狀態下,心臟每分鐘的跳動次數。在情緒平穩的安靜狀態下,健康人的心跳大概是60~90次/分鐘。如果大於100次/分鐘則是心動過速,如果小於60次/分鐘則是心動過緩。
不過這只是一個相對普遍的範圍,通常來説,年紀越大,心跳次數也就越慢;而處在更年期的女性,受到體內激素變化的影響,心跳次數要比同齡的男性快一些;長期從事體育運動的人,心率相對於普通羣體要慢一些,通常每分鐘50次左右。
所以,在普遍的範圍值以內,不同的年齡段和個體差異,還會有不一樣的心跳次數,這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二、心率失調,這些危害等着你如果心臟跳動的次數過慢或過快,臨牀上這就是心率失調或心律失常。
《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的研究顯示,每分鐘心跳增快5次,心衰的風險就會增加13%,死亡風險也會增加13%。心跳過快,直接受損的是心臟和血管,每跳動一次,就會帶來一次血流衝擊以及血管的舒張和收縮,就像一台機器,運行的頻率過高過快,自然就會提前出現各種毛病。
心跳過快,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衰等疾病的風險都在增加。
而如果心動過緩的話,那便會出現供血不足的症狀,身體同樣無法承受。長期心動過緩會導致腦供血不足,身體便會感到疲乏和無力以及頭暈,心臟沒有動力了,身體也就沒辦法被驅動運轉了。
所以,一個成年人的心跳,過快和過慢都不正常,要保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血液的輸出和心臟的勞損才能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
三、如何保持心率穩定?首先要鍛鍊身體,如果身體長期不動的話,身體素質變差,稍微動一下便都會心跳加快,而堅持運動,可以將心跳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其次,要減少咖啡、酒精等的攝入,這些興奮物質會加快心跳速度,增加心臟的工作量,長此以往,心臟會出現過勞耗損。
再者,要保持健康合理的膳食,避免高油、高脂肪、高鹽的攝入,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此外,充足的睡眠以及良好的心態,都能保持心率的穩定。在這個壓力很大的現代社會,很多人拼命工作,身心俱疲,熬夜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心理負擔很重,這些因素共同混合在一起,最終都會影響心臟和身體健康。
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證人體的活力,良好的心態可以保證情緒不會大起大落,心臟和血管自然也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了。
延伸:心跳越慢越長壽?有人可能會覺得“心跳次數越慢,人就越健康長壽”,這種説法表面看起來沒有錯,畢竟體質好的人,心跳相對較緩。
可實際上,這個“慢”也有一定的限度,要在健康的心率範圍內。運動員的心跳普遍很慢,但他們的壽命並沒有比普通人更長。
單從心跳的角度來説,心跳快的人,心肌耗氧增加,容易引發心肌疲勞,而心跳慢的人,他們用更少的跳動次數就能供給人體足夠的血液,心臟承受的負荷以及耗損自然就降低了。這樣看似心跳慢更長壽,但其實影響人健康的因素不僅僅是心跳。
另外,心跳的快慢並非一個單獨的概念,人的身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心跳直接干預和影響的是心臟系統,並不能直接影響人的整體狀況。何況即便是心跳慢,也是要在一個正常的範圍內,如果過慢的話那就不是好現象,而是一種病了。
看來,健康生活,是保持心率正常的唯一要素。
#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心跳越慢越長命?專家:一定限度內心跳慢體質更好》 廣州日報 2019年2月26日
[2]《心跳越快血管越危險!11種方法讓心率降下來》 人民網 2018年8月24日
[3]《老人要把心率當回事》 健康時報 2018年8月20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