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庭支持是應對成長危機的重要力量
詠梅 陳明
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暗礁險灘,比如心理危機以及由此產生的極端行為,這也是令父母們特別揪心的問題。怎麼才能及時預防、識別和應對孩子的心理危機、把我們的孩子養育得身心健康能量滿滿?對此,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北師大兒童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邊玉芳及青年作家雨瀨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及時識別危機信號
孩子在生活中產生負面情緒是難免的,但並不是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會發展成為心理危機,怎麼及時識別?雨瀨認為,首先需要對心理危機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心理危機是指一個人無法用自己以前處理問題的方式應對和解決當前的問題,即當前要面對的困難處境超出了現有的應對能力,由此產生的暫時性的心理失調。”
她認為,判斷是否為心理危機有三個標準:心理影響是否重大;是否引起急性情緒、認知、行為方式的改變,但不符合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以往的方式是否無法解決當前問題。
邊玉芳很認同雨瀨對心理危機的定義,她認為心理危機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對破壞性事件的身心反應,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和反應。
邊玉芳介紹,心理危機往往可分為三類:第一種是境遇性危機,即遭遇超乎尋常的意外事件,如親人離世、車禍、天災等;第二種是成長性危機,即在正常成長過程中,生活突然發生變化導致心理異常反應,如搬家、父母離婚等;第三種是存在性危機,即與重要的人生問題有關的焦慮或內心衝突,如人生目標、獨立、承擔責任等。
雨瀨介紹,面對心理危機時,兒童在情緒、生理和行為上都會有一些特殊反應,比如不同以往的悲傷、無助、低落的情緒,生理反應可能表現為失眠、做噩夢、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胃痛、緊張出汗、心跳加快甚至呼吸困難等;行為上則可能表現為不想上學、行為退化、害怕與災難有關的自然現象、畏懼夜晚等。
邊玉芳建議,家長要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和看待孩子的心理危機,防止兩種現象的出現。一是過於害怕危機,“其實危機本身既是挑戰也可能是成長的契機,一個孩子經歷了心理危機的考驗後,也許宛如重生,在心理品質和能量上會有新的提升。”二是認為心理危機離孩子很遙遠,即使孩子已經出現了一些徵兆,父母也不當回事。邊玉芳説,一些極端事件的出現並不是偶發的,一定有端倪可尋,或者已經是長時間負面情緒的積累和各方面危機的疊加。
邊玉芳説,父母對危機信號的識別特別重要,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如果有過輕生的極端念頭,或者總把極端想法掛在嘴邊,父母一定要重視。如果此時父母不以為然,甚至用刺激孩子的話去激他,很可能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
父母和孩子共同面對
預防心理危機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面對。這既需要父母對危機有敏鋭的覺察力,提高危機意識;也要父母平時給孩子做基礎性心理建設。另外,孩子的心理危機往往和家庭有密切關係,父母也要注意,別讓自己成為孩子心理危機的製造者。
邊玉芳説,好的溝通氛圍很重要,“在關係良好、民主自由的家庭中,每個人都可以真實、安全地表露自己的情緒,而且親子關係越好,父母也越容易判斷孩子是不是處在心理危機中。”
邊玉芳認為,在一個家庭中發生親子衝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庭成員之間彼此沒有建立感情的連接。家庭支持是一個人在成長中得以應對困難的重要力量,如果沒有這部分支持,孩子遇到心理問題的概率會更大。
雨瀨談到,父母應培養孩子積極健康的思維方式,“在平時的教育中告訴孩子,面對一個問題有很多種應對方式,一條路走不通了還有其他的路可以走。”父母平時面對工作或生活中的問題時,是採取積極還是消極的思維和應對方式,或多或少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因此家長要特別警惕,不要讓自己成為危機的製造者。”雨瀨説道:“很多孩子的心理危機並不是來自外界的打擊或災難性的事件,而恰恰是因為和父母的矛盾衝突導致的。這就需要父母努力營造温暖的家庭環境,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注。”
接納、寬容和照顧
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但如果孩子真的遭遇心理危機該怎麼辦?邊玉芳認為,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心理危機時,不要低估孩子消極情緒的程度,儘量接納和理解孩子的真實感受。
雨瀨認為,父母首先要了解心理危機發展的三個階段:一是衝擊階段,即危機事件發生時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比如悲傷、驚恐、極度痛苦等;二是應對階段,即逐漸接受現實,採取各種措施幫助自己恢復心理平衡,調整情緒和認知,向親友尋求支持;三是解決階段,即開始尋求改變,有人可以直面危機事件本身,有人則選擇逃避策略。
對孩子來説,要想積極正面地解決問題,肯定少不了父母的幫助。雨瀨建議,當孩子遭遇心理危機,父母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時間去接受現實。他很可能因為一下子無法消化,而反覆去講述創傷性事件或者自己痛苦的感覺。此時父母一定要耐心傾聽,給孩子表達情緒和感受的機會,並對他的表達給予充分理解,與之共情,接納他的情緒。同時,對孩子的不良表現要有心理預期,給予更多寬容。比如孩子成績下降、生活能力減退,父母要理解這是孩子在心理危機中的正常表現,容忍孩子有一個走出創傷、渡過危機的過程。另外,父母要照顧好孩子的基本生活,幫孩子儘量維持正常的作息和健康的飲食規律,使之慢慢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中。
邊玉芳則強調,父母在此過程中要避免陷入不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逼迫孩子堅強或馬上恢復正常狀態、過度焦慮等誤區。“有些孩子在遭遇心理危機後,會有一些軀體上的症狀或很長時間走不出來,父母確實需要重視但不必過度焦慮。”
兩位專家一致認為,當孩子遇到嚴重的心理危機時,父母要認識到自己力量有限,必要時要尋求專業心理機構的幫助,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危機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