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原來和“吃”有關係,家長要改善他們飲食

育兒指南針
這還不算什麼,最氣人的是小朋友年紀不大,脾氣卻不好。家長還沒説他幾句呢,就已經哭了起來,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孩子脾氣一個比一個大。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原來和“吃”有關係,家長要改善他們飲食
前幾天回家,發現小侄子有了很大變化。之前那個乖巧可人的小朋友,不知道怎麼了變得脾氣特別暴躁。嫂子想讓他喝點水,小侄子直接把水杯扔在地上。玩玩具的時候一點沒有耐心,原本能夠搭很高的積木,才搭了兩層就搖搖晃晃的要倒。小侄子急躁地試了幾次沒成功,氣得大哭起來。
我問嫂子這是怎麼了?嫂子搖搖頭説自己也不知道。而且這樣的情況已經有了一段時間,自己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了。直到晚上吃飯,我終於知道小朋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小侄子還不到兩歲,嫂子卻盛了滿滿一碗的飯,要求小侄子吃光。吃到一半的時候小侄子明顯已經飽了,但是嫂子卻説小侄子吃得不多,接着又喂下很多飯菜。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原來和“吃”有關係,家長要改善他們飲食
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的飲食習慣對他們的性格、生活有着很大的影響。所以有的家長都會擔心寶寶沒吃飽,營養不夠,長不高。甚至覺得反正吃多沒壞處,只要不餓着就行。於是便出現了寶寶已經不想吃了,家長依舊接着喂的情況。殊不知,這樣只會影響到孩子。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原來和“吃”有關係,家長要改善他們飲食
家長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吃撐的時候根本一動不想動,就連説話都覺得煩躁。孩子自然也是一樣,尤其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他們不能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當自己因為吃多而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只能做出一些舉動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如果家長髮現自家小朋友近段時間的脾氣明顯變差,而且睡覺的時候哼哼唧唧,滿牀翻滾。那麼就要適量地給寶貝減少飯量了。除此之外,家長也要注意一些"特別"的食物,如果攝入過多可能影響小朋友的"脾氣"哦。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原來和“吃”有關係,家長要改善他們飲食
第一個:肉類。
不少家長會認為孩子吃肉比吃蔬菜更有營養,所以在生活中會經常給寶寶吃一些肉類。甚至是孩子表現出自己不餓,不想吃的時候,家長也會表示:"那不吃飯,來吃一點肉吧。"其實肉類吃得過多並沒有好處,甚至還會影響小朋友的情緒。
人類的情緒主要是依賴神經元之間的神經遞質,如果肉類攝入過多在體內很容易合成腎上腺素。當神經被刺激之後,孩子的情緒就會變得激烈。也就是人們常説的暴躁,而且還會出現興奮,激動等情緒。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原來和“吃”有關係,家長要改善他們飲食
第二個:糖類。
不可否認的是,糖對於小朋友的誘惑力是不容置疑的,反正我家兒子只要看到糖就能把親媽扔在後。以至於不少長輩會為了哄孩子開心給他們吃很多糖。雖説糖分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元素,但是如果攝入過度,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首先就是我們都知道的肥胖、蛀牙,還會影響小朋友的視力和血管,孩子經常吃糖的家長會發現孩子的脾氣相對而言會比較暴躁。所以家長要儘量減少孩子糖分的攝入,除了糖果本身之外,還有巧克力、蛋糕等含糖量高的食品都要避免。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原來和“吃”有關係,家長要改善他們飲食
第三:細糧。
這裏的細糧並不是我們常吃的麪粉等食品,而是專屬於孩子的,通過精細加工的食物。這種食物雖然簡單,並且適合寶寶的口感,但是如果經常食用並且以此為主的話,就會影響到寶寶了。
食物經過打磨的過程中,其中的維生素B1很可能是"踢出",而維生素B1的主要功效是將身體中的糖分轉化為身體所需的物質,一旦缺乏這種物質,身體中糖分積累,最後就成了上方説的,糖分影響脾氣。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原來和“吃”有關係,家長要改善他們飲食
寄語: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有時候孩子表現出不好的一面,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聽話或是不懂事,也可能是他們的身體出現不舒服。只不過他們不知道應該怎麼樣的方式告訴父母,於是選擇了最"差勁"的一種。
家長要懂得理解、並且尊重給孩子,在他們出現錯誤的時候不要急着訓斥,而是蹲下身子,耐心地引導他們説出自己的想法。不要因為自己的"果斷"傷害了小朋友的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8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原來和“吃”有關係,家長要改善他們飲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