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迪士尼丟了玩具,爸爸竟這樣騙我”:這個故事看哭我,細思極恐……

點擊查看

↓↓↓

“我在迪士尼丟了玩具,爸爸竟這樣騙我”:這個故事看哭我,細思極恐……

作者:祝東風

“我在迪士尼丟了玩具,爸爸竟這樣騙我”:這個故事看哭我,細思極恐……

看到一個很温暖的故事。

一對夫妻帶着女兒去上海迪士尼樂園,女兒帶着自己最愛的玩具。可是在遊玩過程中,小朋友不小心把玩具弄丟了,一家三口在園內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只能悻悻回家。

回家的路上,這個六七歲的孩子一直在流眼淚,她曾經以為娃娃是有生命的,但在這一刻,她明白了娃娃只是娃娃。

因為,“如果它有生命的話,我找了它那麼久,它會出來的……”

看着失落的女兒,父親彷彿也看到小時候因為弄丟玩具,而同樣感到遺憾的自己。

於是,他和妻子重又買了個一模一樣的小玩偶,在迪士尼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告訴孩子,她丟失的娃娃,在經歷了一番冒險後,重又回來了。

向上滑動圖片查看全文

“我在迪士尼丟了玩具,爸爸竟這樣騙我”:這個故事看哭我,細思極恐……
“我在迪士尼丟了玩具,爸爸竟這樣騙我”:這個故事看哭我,細思極恐……
“我在迪士尼丟了玩具,爸爸竟這樣騙我”:這個故事看哭我,細思極恐……

“我在迪士尼丟了玩具,爸爸竟這樣騙我”:這個故事看哭我,細思極恐……

簡單温馨的小故事,我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也在某些字句上,不由自主地紅了眼眶。

因為這樣細心的善意,這樣温柔到極致的耐心,這樣對孩子內心世界的深度共情,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稀薄的。

相同的場景發生在我家,閉着眼睛,我都知道我爸媽會怎麼做——陪我找一圈,最多最多也就再給我買個一模一樣的。

對他們而言,玩具只是玩具。

他們愛我,卻不一定能懂得,我難過的不只是因為失去了一個娃娃,還因為意識到自己朝夕相處的“好朋友”是假的,這一刻,我“被迫清醒”了,“被迫長大”了。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的,總有一天,她自己會知道玩具就是玩具的。

是的,總有一天。

可恰恰是因為,我們知道總有一天,所以,從現在到“總有一天”之間的距離,才顯得那麼彌足珍貴。

我們,會有很多年,很多很多年,去當大人,卻只有幾年,可以做個小孩。

而且,每個小孩做“小孩”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極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處的家庭環境,允許他做多久的小孩。

文中的小朋友,正在度過她小學前的最後一個暑假,約莫六七歲的光景。

真好啊,她的童話夢,仍在繼續。

“我在迪士尼丟了玩具,爸爸竟這樣騙我”:這個故事看哭我,細思極恐……

為什麼這個故事如此動人?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其實佔少數。

更多的孩子,都被辜負過,可他們的父母,又不是故意的。

這是一個無解的題,你怪不了誰,甚至不知道該向誰追責,又對誰抱歉。日子久了,自己也忘了,曾經在某時某刻的深深遺憾,慢慢成了思緒中一道清清淡淡的痕。

我周圍有不少朋友,在談及自己丁克或者恐婚恐育的理由,都與原生家庭息息相關:“因為我父母怎樣怎樣,所以我沒有信心去做一個好媽媽/爸爸,所以我不要生孩子。”

誠實地説,我也是這類人中的一個,直到現在,我依舊對撫養孩子這件事情充滿了恐懼,甚至是牴觸。

生是瞬時性動作,養是持續性動作,你和一個生命朝夕相處,很難保證自己會不會在不經意間傷害到他。而且,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我明白自己是有些性格缺陷的。

因為我爸媽是個急性子,所以我可能也沒什麼耐心;

因為我爸媽很強勢,所以我對自己的孩子可能也是説一不二的;

因為我爸媽有時候並不在意我的感受,所以我可能也會覺得孩子的想法不重要……

這樣的猜想,在前陣子,閨蜜把貓放在我家寄養時,被進一步證實。

小貓很可愛,我也很喜歡它。可沒過幾天,我就把它送走了,因為,它不聽話。

它會用爪子把貓糧扒到地上,也不定點到貓砂盆方便,一大清早地在家裏一邊叫一邊跑酷,最終,我的忍耐在它往我牀上尿了一泡尿後,到達了極限。

我打電話給閨蜜,催她趕緊回來,如果實在不行,我能不能把貓轉給我倆另一個共同好友寄養。

能感覺到,閨蜜不高興了,但是我不妥協,她也沒辦法。因為這件事,我倆的關係直到現在還彆彆扭扭的。

仔細想想,小孩子跟貓咪其實很像,他們完全不由你的意願控制。不管你是不是在睡覺,他都可能突然哭個不停,不好好吃飯,很容易就把衣服搞得一團糟,甚至也會尿牀。

我既然受不了貓,也很可能受不了小孩。

而且更可怕的是,在貓貓犯錯的某些時刻,我是真的想揍它。

我甚至有點理解,我爸媽為什麼會在我犯錯的時候揍我,確實太氣人了。

但冷靜下來後,我突然被心底那種壓都壓不住的狠勁兒給嚇到了。

我開始反思,為什麼我想的不是如何教它,我都沒有想過去問問我朋友,它亂叫亂尿的原因是什麼。

亂叫可能是因為餓,亂尿是不是因為新換了環境,它不適應,再不濟,不讓它進我房間就好。

為什麼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我不想原因,也不想解決方法,而是不受控制地罵罵咧咧,甚至想動手?

這樣的行為軌跡,跟我的父母何其相似。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極其強烈的挫敗,並且深度固化了我沒法成為一個好媽媽的自我認知。

因為我父母對我就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也會不自覺地,以相同的方式去教育下一代,擺脱不了的。

我不適合生孩子。

“我在迪士尼丟了玩具,爸爸竟這樣騙我”:這個故事看哭我,細思極恐……

這樣的想法,在看到這個故事時,出現了幾絲裂縫。

因為在文中,這個父親坦言道,他曾經也是個被父母辜負過的小孩,他的心裏,也有一個黑洞。

可這並不妨礙,他現在成為了一個很棒的爸爸。

他沒有繼承父母對待他的方式,而是以自己兒時的情緒,充分理解了他的小孩。

他看透了孩子的傷心,不僅僅是因為玩具丟了,還因為她察覺到和她朝夕相處的小夥伴,原來就是個沒有生命的棉絮填充物。她們曾經一起吃飯睡覺,她對它説過那麼多悄悄話,原來都是假的,娃娃根本就聽不懂。

那麼,無論再買多少個和之前一樣的娃娃,她在某些方面的童稚幻想,都在今天徹底地死掉了。

他深切地知道,這個娃娃對於女兒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個玩具那麼簡單。

所以願意花這樣的力氣,廢這樣的周折,有這樣的意識,去延續孩子的童話夢。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自己心裏的洞,也被填上了。

這才是整個故事裏,最打動人的地方。

他保護了孩子,也救贖了自己。

——呵護你的夢之前,我想的僅僅是呵護你的夢,卻從未想過,我的夢,因為圓滿你的夢,也得到了圓滿。

還有怎樣的意外之喜,比這樣的父母子女之愛來得更加綿延和濃烈?

我突然體會到什麼叫做“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這就是延續。

孩子的存在,並不是單向地予取予求,他是家長的鏡子。讓家長在看到自己的同時,也能療愈自己,這是為人父母的力量,更是子女的報償。

“我在迪士尼丟了玩具,爸爸竟這樣騙我”:這個故事看哭我,細思極恐……

我們這一生中,會接受到來自外界的各種各樣的,源源不斷的傷害,原生家庭的傷害不過是諸多傷害中的一種。

可是,上天雖然給了我們一些不好的東西,但它也給了每個人一定的自愈能力,還有後天修正的機會。

悲劇在他的身上得以終止而非延續,同時也完成對自己的救贖。

看到這個故事後,我還發了條朋友圈。

其中有個朋友的評論,也讓我愣了很久。

“好感動,我沒有這樣的媽,但我想成為這樣的媽。”

“我在迪士尼丟了玩具,爸爸竟這樣騙我”:這個故事看哭我,細思極恐……

有人從故事裏看到了“這樣的父母真好”,然後更加遺憾和埋怨,自己為什麼不能有一對這樣的父母;

有人把這個故事轉發給了自己的父母,想以此來重新溝通親子的相處之道;

還有的人,則選擇與過去釋然,期待自己能讓未來變得更好——我沒有這樣的父母,但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這樣的父母。

這三類人就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存在於大千世界,每種想法都有其合理性,但我更喜歡最後一種。

因為它給人光明,能讓人看到希望。

羅曼·羅蘭曾經説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要我説啊,世界上還有一種更温暖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被生活傷害之後,依然能善待生活。

編輯:親子君

【來源:親子共成長家庭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12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在迪士尼丟了玩具,爸爸竟這樣騙我”:這個故事看哭我,細思極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