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代總有一些課文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與《荷塘月色》。雖然説前者在網絡上走紅是因為“爸爸給你買橘子”這個梗,後者又產生了流行語“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但大家在惡搞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兩篇散文雖然篇幅短小,卻完美體現了作者朱自清散文構思上以小見大的特色。
不過,近年來《荷塘月色》卻因為文中用到的比喻而備受爭議,今天説的有家長建議刪除《荷塘月色》課文一事也是因為“比喻不當”。比喻是一種常見修辭,歷史悠久,《詩經》中有“取譬不遠,昊天不忒”的描述,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已經擅長比喻,朱自清作為近代著名散文家,文壇上不可忽視的一個名字,他在文中用的比喻真有何不妥嗎?
這句比喻説起來不復雜,只有8個字:“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本體、喻詞和喻體同時出現稱為“明喻”,《荷塘月色》中類似的明喻很多,據統計,朱自清這篇文章字數一千餘,用到的比喻有11句,除了將荷花比喻成出浴美人之外還有將黑影比喻成鬼、將樹色比喻成煙霧等等,因此余光中認為,“朱文譬喻雖多,卻未見如何出色......溢美過盛。”
按照余光中的説法,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歷來備受稱讚,細品之下卻能發現水平有些名不符實,最大的問題便是成批運用比喻,卻沒有幾個用得好的,想象不出色,風格透着輕泛陰柔,稍微好點的只有一句“樹縫裏也漏着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但也算不得上乘。
不過在家長們看來,比喻的水平是其次,關鍵在於“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句有低俗誘導嫌疑,荷花本是高雅的花中君子,周敦頤的《愛蓮説》才是形容荷花恰到好處的篇章,而朱自清將荷花與出浴聯繫起來,讓人產生的聯想未免有些少兒不宜,容易給學生帶去不良影響。
其實當年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將《荷塘月色》選入語文課本時也曾經刪除“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和“峭楞楞如鬼一般”以及朱自清在文中引用的梁元帝《採蓮賦》這3處,美人的比喻被刪除倒不是因為葉聖陶先生覺得低俗,而是從文學角度認為比喻不太恰當的緣故,畢竟很少會有人將荷花跟出浴美人聯繫起來。
但後來文學界歷經一番爭議後,認為這一比喻雖然普通人想不到,卻恰好體現了朱自清的文風特色與奇絕想象,因此又保留下來。
客觀來講,“出浴美人”這樣的喻體在我國傳統文學領域其實很常見,《紅樓夢》中就曾經將海棠花比喻為出浴美人(原句:出浴太真冰作影),書中設定這句作者是賈寶玉,賈寶玉是書中難得的尊重女性且欣賞女性之美的人,厭惡賈璉等色魔之流,要説賈寶玉也用詞低俗恐怕很難使人相信。
而我們當年讀書的時候,看到“出浴美人”以及白居易《長恨歌》中“温泉水滑洗凝脂”之類描述,似乎也沒有想歪過。只能説時代在變化,家長們糾結文章內容,也是怕孩子受到不良引導。對於此句,你如何看待呢?
【來源:歷史戰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