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新手媽媽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每當自己帶着寶寶到親戚家竄門時,總會有老一輩的人盯着寶寶觀察一會,然後説上一句“這個孩子以後肯定聰明”。而許多媽媽也都一笑而過,覺得這只不過是老人家的客套話。
但其實只要觀察細節到位,客套話也可能是真相,畢竟“三歲看老”也不是空穴來風。
寶媽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爺爺卻誇孩子以後笨不了,到底誰説的對?
小欣自從生了孩子以後,她就總幻想着自己的孩子能是個天才。可能是看多了小説,發現自己的孩子並沒有什麼異於正常孩子的地方後,她就開始擔憂自己的孩子會不會在天資上反而落後於同齡人。
正巧最近孩子的爺爺奶奶來家裏幫忙帶孩子。寶寶無論是睡得深的時候,還是睡得淺的時候;無論是安靜地待著的時候,孩子的爺爺總會笑着説上一句:“這孩子以後笨不了,瞧這聰明勁。”
有一天,小欣是在按耐不住內心的疑惑,問道:“爸,你總誇小寶聰明,這是從哪看出來的啊?”
“你仔細觀察小寶,有時候我們動作大了一點,他就會被吵醒,可是有時候更大的聲音也吵不醒他,這説明他睡的安穩,腦子發育比別的孩子快,所以啊,我才會説這個孩子笨不了的。”
從睡眠狀態真的能看出孩子智商高低?四種表現看出寶寶發育是否迅速
一、深睡眠與淺睡眠以週期規律交替進行
不管是在嬰兒期還是在青春期的孩子,睡眠都是他們身體進行生長髮育的最佳時間。因此,高質量的睡眠是寶寶大腦高速發育的保證。許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睡眠正是以深睡眠和淺睡眠按一定的週期規律進行的。
當寶寶睡覺時,能放鬆四肢,呼吸均勻有規律,並且被人擺動手臂或是小腳也不會醒來,這時候他就已經進入了深度睡眠階段。
而當寶寶能很輕易就被輕微的交談聲和腳步聲驚動,並且睡得不安穩時,就是處於淺層睡眠階段。
擁有高質量睡眠的寶寶,自然大腦發育得也就越快越好了。
二、清醒時總愛動動手腳
對於寶寶而言,身體各項機能的發育不完全限制了他們的種種行為,所以,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擺動自己的雙手雙腳了。
在這一過程中,寶寶們可以訓練自己的手腳控制能力、感官感知能力以及認識周邊的環境。這也是寶寶們最初的探索欲的體現。
三、有緣由的大聲哭鬧
當寶寶是因為肚子餓或是身體不舒服等原因哭鬧時,就是一次鍛鍊自己信息處理能力的機會。因為每當這個時候,總會有人來安撫或是餵食,而這類總是重複的行為模式就會在寶寶的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圖像。
等到下一回,寶寶就會大致瞭解自己的什麼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處理方式。寶寶的需求得到回應後在腦海中形成相應的圖像的行為在心理學上稱作“圖式”,這也是寶寶的一種思考與認知的方式。
當寶寶腦海中累積的圖像越多,寶寶的智商也就會越高。
四、獨自安靜地待著
在許多大人眼中,這種狀態下的寶寶是最讓人省心的。因為他們雖然“無所事事”,但卻不給大人添麻煩。但是,這種心可不能隨便省。
當寶寶能安靜獨處時,往往是他們接收信息的最佳時機。只要你能夠把握住這類機會,給他們提供一些新知識,就能促進寶寶們在大腦中形成精神圖像——他們處理後的新信息,從而達到促進大腦發育的效果。
影響嬰兒大腦發育有哪些影響因素呢?從細微處就能發現
一、語言
嬰兒從出生開始,就處於一個不斷觀察並學習語言的階段。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條件,能夠大大提升寶寶大腦的活躍度,從而提高大腦發育水平。
二、育兒態度
積極的育兒態度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助力者。擁有積極育兒態度的父母總是會不遺餘力地為孩子創造進步的條件。同時,他們也總是細緻入微地考慮到孩子心理對其成長的影響。所以,他們還會營造一個有愛的家庭氛圍來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
三、環境
古代的“孟母三遷”就説明了環境對於兒童成長的重要性。良好的生長環境能為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養分”,促進大腦的發育。因此,家長們在忙碌之餘也應抽出時間,陪孩子閲讀、玩耍,或是為孩子佈置好能滿足他們探索需求的環境。
與此同時,家長們也要及時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需求,讓他們能毫無負擔地去發展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