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趣事:媽媽口渴想喝水,女兒舀來廁所水,爸爸:應該表揚

別看孩子小,其實他們懂的道理並不少。比如相比於大人,他們對“愛”的表達就很真切,儘管也很直白。不過有的時候,這種表達愛的方式,在我們看來,不是顯得有些“幼稚”,就是看起來有些“不合時宜”。這種體現在孩子身上的“反差萌”式的情感表達,不僅體現了孩子的善良與純真,也為我們的生活平添了很多歡樂。我是小九,今天的育兒趣事,給大家講講小女兒為媽媽倒水的故事,順便和大家講講,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孩子對自己“愛的表達”,怎樣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

孩子總會做出一些令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雖然他們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孩子的行為和表達方式,有時候的確會讓我們感到意外,甚至會有一絲尷尬。下面的這個孩子,可謂是“暖心與尷尬”相結合的典範了。

聽説媽媽感覺口渴想喝水,這個乖女兒當然是要表現一番。結果乖女兒用勺子舀了一勺廁所水出來,還讓媽媽“喝下去”。

前一面還為女兒的聽話懂事而倍感安慰的媽媽,此時完全被女兒的行為“驚呆了”,連連拒絕,而女兒好像把媽媽的拒絕理解成“對自己不滿意”,又把剛才的行為重複了一遍。這讓媽媽感到十分尷尬,想要直接拒絕,怕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自己又不能接受,因為這畢竟是“廁所水”,肯定不能喝下去,一時之間,媽媽和女兒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孩子畢竟在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上有別於成年人,所以在年齡較小的時候,孩子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這種模仿有時候在我們看來是非常“機械”的,一點都不懂得變通,但就是這種機械的模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父母正是孩子進行模仿時的最佳對象,因為父母與孩子朝夕相伴,又能得到孩子無條件的信任,所以孩子理所應當地在日常生活中模仿着父母的一切,而父母也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

這種模仿,如果操作得當,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積極的影響,並且為我們的家庭生活帶來和諧與快樂。如果我們平時能主動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護,那麼孩子長期受到我們的關愛,也會以積極的行動來“回報”我們,這實際上是孩子對周圍環境刺激的一種正向反饋。也就是説,如果我們對孩子好,孩子不但能自己有相關的感知,還會在自己的行為中也帶上這些屬性。如果我們多加註意,我們會在生活中發現很多這樣的現象。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實在是太小了,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親情,也不知道體諒父母,每天淨做些讓爸爸媽媽感到生氣的事情,簡直就是個小搗蛋鬼。實際上別看孩子年紀小,他們也有自己的感情,也知道理解自己的爸爸媽媽,更不會像成年人那樣對錶達自己的感情而扭扭捏捏,反而會十分大方和直接地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種純真的直白,在消極看來是十分難得的,非常值得我們這些大人學習。

在平時的育兒工作中,我們要形成對孩子的合理定位。我們經常講,看待問題時要有戰略眼光和戰術視角,育兒工作同樣如此。在長遠的戰略上看,我們自然是要把孩子的地位放低,只把孩子當成“什麼都不懂的初學者”,因為事實確實如此,只有通過這個角度,我們才能理解到,我們對孩子説的每一句話,帶着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影響,這也使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小心謹慎,也可以形成把育兒長期化和日常化的思維。但從實際的戰術層面,小九更希望家長們能把孩子當做“大人”,因為這樣可以讓孩子和家長間形成平等的關係,家長不會因為孩子還小就做出不尊重孩子、不照顧孩子感受的行為。這樣相比於家長高高在上的態度,對於家長而言,更容易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也更容易與孩子進行溝通,而對於孩子而言,孩子自己受到了足夠的重視和尊重,也更容易接受家長對自己的教導,不容易出現逆反心理。

大家覺得,我們育兒的主題是什麼?有的人會回答,學習是主題,育兒就是為孩子打好提前量,學好各種技能,以後能考個好學校,有個好前途;有的人會説,發展是主題,育兒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以後人生的道路走的輕鬆一點,比別人快一點。一般來説,家長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多數都是帶有明確目的性的,甚至有濃厚的功利色彩。但這些回答都沒有錯,家長之所以做出這些回答,也都是基於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符合常理與我們的認知。

不過在小九看來,無論是提升孩子的能力,還是打下未來發展的基礎,都只是育兒工作的一個方面而已。如果想要給育兒加上一個主題,那麼小九認為,這個主題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愛”。這份愛包含的內容有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護,孩子對父母的回報,家庭對下一代的照顧和庇護,都屬於“愛”的範疇。出於“愛”這個主題,家長才能費勁心力地做各種育兒工作,沒有愛這個主題,我們的育兒工作就空洞乏味,只是例行公事而已。沒有愛的育兒,只是在機械地培養孩子,這樣的育兒,不會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用心良苦,家長也不會在孩子長大後體會到強烈的成就感。

有很多家長不善於,甚至不願意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他們會説這種行為很肉麻,自己感覺心裏過意不去,還有的乾脆説不能對孩子太好,因為太好了容易讓孩子感覺自己好説話,失去家長在家庭中的威嚴形象,一旦孩子不怕自己,那麼有很多育兒工作就沒那麼好開展了。在中國現有的文化氛圍中,父母一般很難接受主動向孩子表達愛意的行為,即便有,也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才會這樣做。隨着孩子年齡的長大,家長主動表達對孩子愛意的行為會越來越少,最終徹底消失。

小九曾經和一位爸爸聊天。這位爸爸提到,自己已經好久沒抱過自己7歲的兒子了。一方面孩子長大了,自己作為父親,主動抱兒子感覺怪怪的,另一方面自己在孩子心裏的形象一直都是非常嚴肅的,主動抱兒子這種行為和平時的自己差別太大,抱了之後怕引起孩子的誤會。他回想在兒子小的時候,自己每天下班後第一件事就是抱起自己的兒子,感慨萬千,想着自己和兒子的距離越來越遠,心裏也有些不舒服。

這可能是很多中國家長心理的真實寫照,尤其是那些孩子已經長大的家長們,更會在心裏產生和上面那位爸爸一樣的感受。在小九看來,家長的這種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連愛都不能正常表達,不敢大聲講出來,你敢説自己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嗎?有的家長會説,我每月都給孩子零花錢,孩子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難道這還不夠?我想問問這些家長,你們難道覺得,自己就是孩子的私人取款機?越是用物質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越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感情淡薄,到頭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只憑“鈔票”聯繫,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情況。

所以,家長要大膽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這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而是父母與孩子間正常的情感溝通。我就很欣賞在孩子長大後還能主動擁抱孩子的家長,因為他們懂得表露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和愛意,懂得用真摯的感情維護自己與孩子間的關係。尤其是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更應該積極主動地這樣做。這不僅會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也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試想家長如果每天只是管好孩子的日常起居,監督孩子學習、上補習班,那麼家長和全職保姆有什麼本質區別?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真的能與家長建立起和諧穩定的關係嗎?無論從何角度,家長都要積極主動地向孩子表達愛意,無論從眼前看,還是在長遠來看,這樣做對自己、對孩子、對家庭,都是有益無害的。

今天的故事很短,短到只有一個情節,而今天隨着故事生髮出的內容很多,因為確實有必要和家長們提個醒。孩子懂得父母對自己的愛,也會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儘管這種表達,在我們看來可能不是那麼恰當。同樣的,我們也要主動向孩子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不要覺得尷尬,不要感到難為情,因為只有這樣,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才能越來越穩固,越來越和諧。我是小九,一個90後育兒觀察者,站在承前啓後的視角上,為家長們講述育兒故事,提供育兒方法。育兒那點事,真的很簡單。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為我點贊轉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88 字。

轉載請註明: 育兒趣事:媽媽口渴想喝水,女兒舀來廁所水,爸爸:應該表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