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些話是不可以説的 傷孩子最深的更是這四句

  【六一兒童網導讀】父母語言暴力帶來的傷痛,可能讓孩子疼一輩子。最讓孩子感到心痛的並非父母的批評,而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語言暴力。有些父母隨口而出語言,像把刻刀深深扎進孩子的心底,痛苦慢慢在孩子的內心生根,發芽,擴散。而父母也許渾然不知自己犯下了錯。特別是這4句話,提醒父母們一定要嘴下留情,不要再去傷害孩子了。

父母有些話是不可以説的 傷孩子最深的更是這四句

  1、你真蠢,沒用的東西。

  孩子的認知還不成熟,父母就是他們的一切,父母的一言一行他們都會認為是對的。父母説孩子蠢,讓孩子潛意識裏認定:自己的父母真的認為自己是豬腦子!長時間的這樣詆譭型語言暴力還會讓孩子造成心理暗示:我是笨,是豬腦子,我學習不行,做什麼事都做不好。所以,千萬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笨蛋”,請在平常之中賞識你的孩子,多去鼓勵孩子,孩子的信心都是在鼓勵中一點點培養出來的。“孩子,這次做得不錯”“繼續努力,相信你會做得更好”……

  不論學習還是生活,孩子去做事情,不管完成的怎麼樣,只要孩子努力了,就要先去認可孩子,隨後再去指點、鼓勵,一句簡單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2、你看看別人家孩子

  在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聰慧美好,多才多藝,一路名校,升職加薪,結婚生子,一眾人生大事,皆幸福美滿。但每個孩子心目中最憎恨的,往往也是別人家的孩子。中國式父母,似乎對別人家孩子有着天然的執念。他們眼裏永遠只看得到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喜歡誇讚別人家孩子,可對自己的孩子卻總是習慣式否定。真正的教育,靠的從來就不是打擊。孩子曾經遭遇過的那些打擊,只會成為他們前行的阻力。留下的傷痕,也只會像被釘子釘過的樹幹一樣,無法平復如初。龍生九種,各有不同,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不要盲目拿自家孩子跟被人家孩子比較。教育孩子不應統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告訴孩子,成功不在於角色的大小。

  讓孩子成為優秀的關鍵在哪?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賽,讓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3、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生活中,一些家長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卻很少有家長能在抱怨孩子之前,先審視一下自己。一些粗枝大葉的爸爸媽媽並沒有意識到自個出了啥疑問,反倒將疑問歸結到孩子身上,質問孩子:“你就不能乖一點?”看到孩子不聽話,你首先要去想想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的話,要耐下心來與孩子交流,聽聽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的行為不如你的意,就去苛責,你和孩子之間的隔閡會越來越深,很難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心理學家默娜•舒爾指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上和言辭上表現出攻擊性。

  這些孩子也將很難學習到積極的社交方式,難以融入集體、與人友好相處。與其説孩子不聽話,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妥當。學會與孩子説話,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從自己。給孩子爭辯的權利,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4、要不是為了你,我和你爸早離婚了

  其實真的很難説,一段委曲求全的婚姻,還是離婚後單親家庭的生活,哪一個更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心理學家馬維斯指出孩子無法接受父母無徵兆的離婚,但如果父母雙方平時就表現出高度不和諧,這樣的離婚孩子更能接受,他們會覺得父母終於從鬥爭中解脱了。當父母以為為了孩子在一起是他們能做出的最大的愛和犧牲,他們卻忘記了很多時候情緒是無法控制的,往往也會忽視孩子的感受。儘管努力地保持着表面的和諧和幸福,但事實是,爭吵和謾罵從不會消停,以及在這過程中不可避免流露出的不耐煩、憤怒等消極情緒。一段名存實亡的婚姻,孩子依然是最大的受害者。當父母説出“要不是為了你,我和你爸(媽)早離婚了”這句話時,孩子會有一種深深的負罪感,認為是自己的存在導致父母過得不幸。還有緊跟着的問題便是:“如果我們離婚,你要跟誰?”,簡直就是火上澆油,對孩子內心造成極大的傷害。

  如果想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就要好好相愛,如果不愛請坦白告訴孩子,協商找到最好的方式,千萬去再去説,不離婚是為了孩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7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有些話是不可以説的 傷孩子最深的更是這四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