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古就有“男女設大防”之説。男女之間要“設大防”。現如今一些腐朽的觀念已被摒棄,但對孩子的性別意識培養和教育,容不得一絲閃失。
有這樣一位寶媽,不僅自己和兒子“界限模糊”,還公然將十幾歲大的男孩帶進游泳館的女更衣室,令人咋舌……
媽媽帶十幾歲兒子進女更衣室,“就你精貴怕看?”還有羞恥心嗎?
一位博主在網上爆料,有人投稿表示,
她在游泳館女更衣室閉眼洗頭的時候,引來一位10幾歲男孩的“圍觀”。
男孩子是由媽媽帶進去的,在游泳館的女性私密更衣室內旁若無人地左顧右盼。
看到這位女士的樣子後,
男孩子竟然有了生理反應
,這讓她感到很是
屈辱
,而工作人員和寶媽的話,則直接將她的心情打入十八級地獄。
工作人員表示“男孩還小,管不了”,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寶媽的回覆則更加讓人憤怒,她輕描淡寫地回應,他家兒子還看不懂,“就你精貴怕看”。
“罪魁禍首”的男孩,則在旁邊發笑。
寶媽的回應引起了眾怒,這一話題也一度佔據了熱搜榜前幾名,這還有羞恥心嗎?
更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
“繼續下去,30歲大的兒子都會帶進來”
、“再不管教孩子,恐怕孩子只能監獄見了”,孩子滿14歲週歲就能負法律責任了,如此縱容害的是孩子。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能看見熊家長的影子。
分析:帶男寶寶進入女性專屬領域,隱患真不少,父母別大意
女性更衣室、女廁、女浴池……像這類女性專屬領域,寶媽帶男寶進入的並不在少數,每一年關於這樣的新聞都屢見不鮮。
心理專家表示,在孩子1歲左右,就能從爸爸、媽媽的不同上朦朧地意識到男女有別,3歲起會有比較明確的性別意識,説孩子“太小不懂事”,這種説法是站不住腳的。
帶男寶進入女性的私密專屬領域,
或會造成孩子性別混淆,
如不及時糾正,這種影響有可能會持續到成年以後,
對孩子自身的生活和社交造成困擾,還可能因此遭受傷害。
即便是帶娃過程中多有不便,無奈帶娃進入,也要讓孩子意識到,盯着別人看是不禮貌的行為。
而另一方面,
孩子一些不合時宜的“好奇”,得到的是陌生人的尖叫、躲閃甚至是打罵,輕則讓孩子受到驚嚇,重則留下一生的心理陰影,
並對異性產生了扭曲的認識,對於其性意識的發育以及良好人格的養成,都存在較大的隱患。
孩子不懂事,難道家長還不懂事嗎?通常孩子在兩三歲時就有了較為明確的性別意識,對娃的性別教育,最遲不能晚於3歲!
對孩子的性別教育幾歲才不晚?
過了這一年齡要尤為注意
在心理學上,性別意識是自我意識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包括角色認同、男女辨認和認知概念三大板塊。
一般來説,3歲的孩子就進入了“性別意識敏感期”,開始知曉男女有別,並對異性感到好奇。
步入這個階段的寶寶,會面紅耳赤地爭辯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對於他們來説,
性別就如同名字一樣,是專屬於自己的。
3歲之後,他們對他人的性別辨別,是通過一些
特徵
來進行的,比如男孩子是短頭髮,女孩是長髮等等。
對於自己和異性的身體,寶寶會有一些
探索行為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父母不要輕易呵斥,而是耐心引導。
到了幼兒園中班,老師也會有意識按性別讓孩子如廁和午睡,引導孩子將男女性別分得清清楚楚。
看完這些,你還認為對孩子的性教育要等到青春期嗎?三胎已放開,可大部分家庭還是獨生子女。
他們沒有朝夕相處的同性以及異性的兄弟姐妹,
會相對缺少對同性意識的認同,以及對異性的認識,
所以從孩子小時候,父母就要對其進行性別意識的教育了。
如何對小寶寶開展性教育?試着這樣去做
第一,坦然面對孩子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
小孩子的問題總是特別多,比如“媽媽,什麼是割包皮”、“為什麼你和爸爸長得不一樣”等等。父母不要訓斥孩子,更不必遮遮掩掩,可藉此機會和他普及男孩和女孩的區別,還可藉助於繪本來講解。
第二,兒大避母,女大避父,要把握好親子相處的尺度。
老祖宗早就提出,在異性的親子關係中,父母要學會適時退出孩子的“空間”,而將私密的事情留給同性的一方來做,比如給孩子洗澡、換衣服等。
德國教育心理學學家基尼指出,讓爸爸帶兒子洗澡,媽媽帶女兒洗澡,這是孩子最早了解人體和性別的啓蒙教育。
第三,掌握性別角色心理,形成正確的性別認識。
裙子是女孩天然的性別代表,女孩子更偏愛粉紅等顏色,喜歡玩洋娃娃。男孩子則喜歡穿褲子,偏愛藍色、黑色,喜愛的玩具大多是玩具槍、車等。
選擇符合孩子性別的服飾、玩具、運動等,
有助於培養男孩子的陽剛之氣,而越發顯現出女孩子的平和柔美
,父母要注意到這些細節對於孩子性別塑造的影響,發現有較大的偏差時及時引導。
第四,認識我們的身體,保護自己的同時,也學會尊重他人
“女童保護”統計顯示,2019年媒體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例301起,受害兒童超過800人,女童是“重災區”。。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
我從哪裏來?男孩和女孩的身體結構有哪些不同?哪些是隱私部位?要如何保護自己?
要讓孩子學會自保,不侵犯他人,對這個世界保持起碼的界限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