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孩子有這7種表現,説明你的教育很成功!

我們常説,養育孩子,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不光是孩子,更多的是父母。

人成長有三個階段,家庭,學校,社會。而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事實證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礎和關鍵就是傑出的家庭教育。

新時代的父母已經對自己要求很高了,即便將孩子撫養得很好,有時也會對自己不滿意,很喜歡跟“別人家孩子”作比較!家庭教育這個話題越來越被大家重視,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如果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他有這7個表現,説明你的教育很成功,來看看是哪些表現吧!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孩子有這7種表現,説明你的教育很成功!

孩子能夠在你面前,表現出各種各樣的情緒

很多父母比較頭大孩子在自己面前“發脾氣”,也有很多父母管不住自己的情緒,會對孩子發脾氣。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各種情緒,可我們都只會自己最親近的人面前表現出來,因為我們都知道,無論我們怎麼發脾氣,你身邊這個最親近的人都不會離開你。

對孩子也一樣,覺得越親近的人,越容易在他們面前表現情緒。如果孩子心理感覺和父母貼近,就敢在父母面前表現出各種情緒,尤其是負面請——憤怒、悲傷、恐懼等等。

相反,如果你平時的教育方式就是打罵孩子,那孩子就會變得沒自信,在你面前小心翼翼。也只有當孩子感覺與父母相處有絕對安全感,才會在父母面前撒嬌。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的情緒很少,或者只表現某一類情緒,就預示着親子關係有些問題了。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孩子有這7種表現,説明你的教育很成功!

孩子受傷或者遇到問題時,第一個想到你

大多數父母都會認為孩子在遇到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都會找到爸爸媽媽解決,其實未必。這取決於你平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你平時管教孩子的時候,表現的常是對孩子不滿意,就對他發脾氣,會導致孩子在你面前很膽怯,長期下去,孩子再遇到問題時,他就會先先判斷父母對此事件的反應,預測可能的後果。所有判斷都是基於孩子過去和父母相處的經驗。只有當孩子覺得會獲得幫助,遇到問題才會第一時間找父母。

如果孩子過去在外面受到傷害,找父母求助,而父母採取責怪的態度,孩子以後可能寧願忍耐痛苦,也不會找父母求助。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孩子有這7種表現,説明你的教育很成功!

孩子會和你談自己的想法,不擔心你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孩子願意告訴你自己的任何想法,就説明你們這段親子關係很親密。

有些父母對孩子太過嚴厲,或者對孩子的想法、情緒反應過度,孩子就會越來越不願和父母説自己的想法。

比如,有些孩子喜歡粘着父母,這個時候如果對孩子嚴厲,不允許孩子粘着自己,可能會對孩子的心裏造成一定影響,讓孩子變得內向自卑。粘父母的孩子是對父母的依戀,是孩子成長必經的一個階段。

只有孩子建立了健全的人格,孩子才能越來越好,所以,孩子能比較準確感受到父母的心理承受力時,如果他們覺得父母不能承受,也自然不會告訴父母了。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孩子有這7種表現,説明你的教育很成功!

給孩子的反饋,不評判也不貼標籤

有些父母給孩子的反饋完全不客觀,甚至給孩子貼上很多標籤。

我曾聽一個媽媽説,孩子很不愛吃蔬菜。這本沒什麼,但她很快做出一個結論:所以他性格急躁。我不知道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唯一的關係可能是,這個媽媽既擔心孩子不愛吃蔬菜,又擔心孩子性格急躁。

比如説,不少孩子喜歡玩喜歡新鮮事物,如果家裏面有個熊孩子,會把家裏面弄的一團糟。很多父母就會給孩子打上“調皮搗蛋”的標籤。這樣做其實是孩子學習的一種方式,孩子的智力發育需要非常多的信息刺激。孩子們會四處的尋找各種事物,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慾。父母對於一些貴重物品要看好,不要粗暴的阻止孩子這種行為,別讓孩子失去探索事物的動力。

也有些父母在訴説了孩子行為以後,會給孩子貼上一個標籤——比如懶、貪吃,不夠聰明等等。這些標籤和評判並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像“標籤”那樣。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孩子有這7種表現,説明你的教育很成功!

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幫助培養孩子的成就感

在追求興趣的過程中,孩子會發展出“持之以恆”的能力,他們也會更少嘗試危險行為。

有些父母則不允許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領域。他們讓孩子發展的“興趣”,其實是自己沒有被滿足的興趣或愛好。

比如説,一些父母一廂情願給孩子報鋼琴班。一位過來媽媽的經驗,不能逼着孩子學,我家孩子三歲時,我有意識的讓她和我同坐在琴凳上,每次她都坐不到十分鐘就玩別的遊戲去了,至今家裏的鋼琴她也不碰,那就是不喜歡,放在眼前也不理會。同時與我家孩子不相上下大小,且當年被逼着哭着學彈鋼琴的,我也沒見有延續至今的。興趣環境毅力以及將來的發展方向很多很多的因素。

你是愛孩子,還是愛自己的面子?很多家長不知不覺把孩子作為自己實現夢想的一個渠道和工具,沒有把他們當作真正獨立的個體,也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求和心聲。

如果父母不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逼迫他們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孩子會很害怕自己讓父母失望,他們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也會尤其大。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一直在壓抑中學習。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孩子有這7種表現,説明你的教育很成功!

你會給孩子設置恰當規則,不擔心孩子反抗

負責的父母會引導孩子的行為,給他們設置恰當的規則,而不會因為擔心孩子不高興,就對孩子聽之任之。

完全被放任的孩子,未來會遇到很多麻煩。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發展特點,與孩子一起共同制定合適的規則;家長要以身作則遵守規則,貫徹執行規則,不輕易犧牲規則來取悦孩子;當孩子違反規則時,要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或者邏輯後果,而不是懲罰孩子。

朋友跟我聊天,她説兒子上一年級了,每天放學回來後衣服亂放,玩具玩完後隨處亂扔,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電視,作業也不寫,等作完作業很晚了,第二天起不來牀。這種情況讓她很頭疼。雖然在她的督促下,兒子也能收拾一下東西,也會不情願地關掉電視,但這種行為似乎已成習慣,她雖着急卻又無可奈何。

所以從小就要給孩子制定恰當的規則,包括:每天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比如吃飯時間、睡覺時間;生活習慣規劃,睡前刷牙,換洗衣服,做家務。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孩子有這7種表現,説明你的教育很成功!

聰明的父母應當懂得向孩子“示弱”

在很多家庭裏,強大的父母,弱小的孩子,成為親子互動模式的常格。然而“強父母、弱小孩”的模式卻也很容易令孩子積累一些弱小感,增加孩子消極的自我體驗,容易成為自卑、負性情緒的來源。

我自己有個從小到大如影隨形的恐懼,那就是害怕蟲子,考慮到女兒去鄉下時也有點怕蟲子,一開始的時候,我也希望自己能掩飾這種恐懼,可是發現這樣做很難,有一次給她讀書時,一不小心翻到一個帶大青蟲的頁面,竟然嚇的驚叫着把書一扔老遠,原以為女兒也會被嚇着,卻沒想小傢伙被媽媽驚恐的樣子逗樂了,撿起書來後,一會兒得意的哈哈大笑,一會兒安慰媽媽不要害怕。結果,媽媽的恐懼沒有被安慰掉,“蟲子”事件卻成為桐桐不怕蟲子的轉折點。從那以後,再看到蟲子的時候,桐桐就會惡作劇地拿來嚇唬媽媽,或者懂事地保護媽媽,當然,她對蟲子的恐懼,也就蕩然無存了。

媽媽可以常對孩子説這幾句話:“……太厲害了,媽媽小時候還不會呢!”“……能不能告訴媽媽,怎麼才能像你做的一樣好呢?”“……媽媽有個請求,你來當媽媽的老師好不好?”通常情況下,當孩子發現連作為成人的媽媽不如她時,都是更添信心並樂於幫媽媽一起進步的。

凡事依賴父母的孩子,父母要善於示弱,甚至故意犯錯,以便喚起孩子對自己的擔當意識。比如,對於習慣媽媽幫他整理書包的孩子而言,媽媽可以在整理時故意遺漏一些東西,讓孩子次日上課時發現依賴媽媽帶來的不便,在這個基礎上,父母再提出孩子親自來整理的要求,一旦孩子“就範”,就及時鼓勵孩子的進步,以此類推,逐個擊破孩子依賴性較強的行為。他會更獨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54 字。

轉載請註明: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孩子有這7種表現,説明你的教育很成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