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家中誰帶娃,這4個行為都要停止,不僅累了自己也傷了孩子
在做任何一份職業之前,都需要經過嚴格的考試、面試等多項選拔。唯獨在成為父母之前,不需要經過這麼嚴格的考核,也不需要進行嚴格的培訓。所以,當下有很多做得不夠合格的父母,他們要麼是溺愛孩子,要麼是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
總而言之,父母的做法一般比較極端化,缺乏一些柔性精神,
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注重方式,以最適合孩子性格的方式進行教育,不能對孩子實施“一刀切”的教育方式。
儘管有很多父母做的比較到位,但是也不乏會習慣性的做出以下行為,
當你教育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時,就一定要注意了,這樣的行為不僅對父母自身不利,還容易慣壞孩子。
1、孩子哭就給糖吃
總是有一些喜歡嬌慣孩子的父母,也總有一些不聽話的孩子,
在我身邊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我的朋友帶着孩子一起出去逛街,本來的目的就是打算給孩子買個禮物,但是對孩子做了要求,説是隻能買100塊以內的東西,超過了100塊就不能買了。
但是,當孩子走進商場之後,他看見自己喜歡的玩具就走不動了,一直拉着他媽媽給他買。媽媽告訴他那件玩具標價300塊,不能買,孩子聽到“不能買”這三個字之後就特別難過,馬上大哭起來。我的朋友一方面不想委屈了孩子,另一方面也不想自己丟面子,於是就給孩子買了。
孩子見到這招好用,以至於後來只要父母不給買時就開始哭,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任性,長此以往父母的錢包恐怕也是支持不住了。
2、變着法讓孩子吃飯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小孩到了一定年齡就變得不愛吃飯了,小時候孩子特別喜歡吃飯,父母也不用想辦法求孩子吃飯。但是稍大一點突然變得對飯失去了興趣。
做家長的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怕耽誤了孩子的身體,於是經常會和孩子商量着吃飯。例如:再吃兩口,我給你買個什麼,再吃三口,我答應你個要求之類的。父母總是喜歡和孩子做交換條件。這種做法是不合適的,父母不可能一直想方設法讓孩子吃東西,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孩子總想讓父母滿足他的條件。
3、把孩子“綁”在自己身邊
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父母對孩子的擔心和關心都是正常的。但是父母也應該適當的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的成長空間。有很多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出去會受到傷害,所以總喜歡對自己的孩子看管的很嚴格。例如:放假只能在家學習,不能出去玩,不能隨便交朋友。對孩子做出各種條條框框的約束。
然而,孩子長大後總是需要自己去面對一切的,父母也不可能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所以,應該儘量還給孩子自由。
4、事無鉅細由父母包辦
孩子小的時候,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完成。這可以理解。但是孩子長大後,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獨立,父母可以協助孩子辦事,但是不要包辦。時間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獨立、自理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為表現,不要累壞了自己,還慣壞了孩子。
#育兒有方法#
#育兒爆文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