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深刻最永恆的話題。可就是這樣無私的愛,卻常常重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強迫孩子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採用強制性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既不利於孩子的興趣培養,也不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下面這幾件事,家長請不要強迫孩子做:
1、強迫分享
分享是一種親社會行為,它與人的社會認知發展是相關的。所以,在孩子學“分享”這件事上,不能拔苗助長。分享的培養重點在於自願和快樂,家長應當通過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主動分享,反映出一個孩子能夠理解、體諒別人的心情,也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或者能夠通過觀察、思考、權衡,最終作出決定去解決在社交中遇到的一些難題。
這些都必須建立在父母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基礎上,指出他們行為的一些後果,以及對別人心情造成的影響,並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最終能夠作出親社會的選擇。
這才是我們在培養孩子分享時希望他們獲得的一些能力,而並不是表面上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就算是分享了。
2、強迫表演節目
一項針對中小學生的調查顯示,89%的孩子表示曾被要求在親戚朋友面前表演時他們很不願意,3名學生説表演自己的拿手節目沒問題,只有1名學生很樂於表演。
很多家長缺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看不到他們自卑又可憐的掙扎,也看不到站在巨人森林裏的孩子對陌生人的畏怯。
在別人面前唱歌跳舞也許很簡單,但對孩子來説,卻是實力與膽量的考驗。
家長應當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表演是孩子自己的意願。可以適當引導孩子積極展示自我,但一定要詢問並尊重孩子的意願。
3、強迫安靜下來
孩子愛玩是天性,他們無時無刻不顯示着他天生的運動力。
可是很多家長常常因為,自己不喜歡吵鬧或是習慣控制孩子,而強迫孩子安靜下來、乖乖待着。
家長在強迫孩子安靜,不鬧騰的同時,也讓孩子時失去原有的活力,不知道要如何去安放自己精力。孩子就變得沒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有的只是枯燥無味的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孩子不思進取,對生活並沒有太多的激情,將來在工作上也不會有幹勁,好工作也就失之交臂了。
想讓孩子安靜下來,可以選擇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注意力。如拿來拼圖、積木等遊戲讓孩子靜下心來;或者採用家長參與其中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畫畫、看書,都不失為一種良性的引導。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説作為父母,你就有權利去控制、命令、強迫孩子。
如果家長高壓強制,可能會出現兩個極端:懦弱的孩子、叛逆的孩子,對身心發展、人際交往都極為不利。
教育從來沒有那麼簡單,總在父母的強迫下成長的孩子,是走不遠的。每個人只能對自己負責,他人生命的重量,孩子揹負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