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不是手機,而是父母不懂教育

幾周前,我接到了一位家長的求助電話,是位初中生的爸爸。

電話那頭的他顯得非常着急:“請問你們是做青少年心理諮詢的嗎?

昨天我和孩子因為手機發生了衝突,孩子的情緒特別激動,爭執中,他動手打了我,甚至還拿出刀刺向我,如果不是我躲開了.......就因為我們強行沒收了他的手機,他一定要我們給他,現在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手機我們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呀?.......”

像這樣的求助又何止是這位父親?今年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改變了很多家庭,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這場疫情何嘗不是中國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的一次徹底“現形”呢。

自從孩子們在家上網課後,我們陸續接到很多家長的諮詢,其中90%以上的家長都是初高中生的父母,95%的諮詢都是與手機、網癮、厭學有關。

85%以上的親子關係都出現了陷入緊張與衝突狀態。

直到孩子們重返校園,手機對孩子,對親子關係,甚至對家庭關係的影響依然存在。

可怕的不是手機,而是父母不懂教育

談“機”色變的父母比比皆是。

在與這位父親的溝通中,我瞭解到在這個家庭中,有位寵愛孩子的母親和一個完全缺失到對孩子上幾年級都不知情的父親,母親的愛表現在事事依從,而父親的關注是隻在孩子出現狀況時使用的暴力。

電話那頭的父親充滿無奈地告訴我:“以前孩子犯了錯,我還可以打他,這一年他個子長好高,我再打他,他會還嘴,還手,現在打罵真的沒用了......”

手機難道就真的成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無法解決的矛盾衝突嗎?我不禁想起了讀高三的兒子。

從給他配備第一台手機開始,兒子的自控力也曾讓我們有過擔心、糾結與焦慮過。

如果説父母有十八般武藝,我想我們一定是用了“十九般絕技”來處理和應付這個問題。

這個過程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個青春期的成長與變化的陪伴。

我們和兒子建立過使用手機的規則,但兒子也常會忘記或打破這些規則,有時還會挑戰一下父母的極限與底限。

兒子也會叛逆,我們也會生氣,但更多時候,我們都努力保持着對情緒的剋制與教育的理性,對孩子持有一分理解、信任與包容。

或許是因為我們允許孩子犯錯改錯,也或許是我們內心深處一直對成長抱有理解,悄然間變化在發生,我們放手的時間越來越多,他自我調整的時候也越來越多。

母親和心理諮詢師的雙重身份不僅讓我對這些家長的困惑與焦慮多了些感同身受,而且更能清楚地看到問題的根源。

與青春期父母的深入交流後,我們發現因手機導致親子衝突最激烈的家庭中,父母的關注和關心背後大多都有着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或想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玩手機會影響學習;

2.父母都是為了你好;

3.孩子必須遵守父母制定的規則;

4.孩子能管好手機,只是故意不為之;

之所以稱為是父母的不合理信念或想法,是因為這些想法折射出父母對青春期瞭解的匱乏,也隱藏着父母對成長的過高期待和對問題的過度焦慮。

對於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來説,手機的確是一種挑戰。

其實更早時候,收音機、電視的隨之出現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習慣和溝通方式。

可怕的不是手機,而是父母不懂教育

不得不承認,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幾乎人人都有手機,92%以上的人每天都會上網,所以青少年總會使用最新的科技產品,而父母總在為這些最新科技產品對孩子的影響而擔憂,這是兩個不爭的事實,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生活在數字時代,父母不可能把孩子禁錮在一個與外界完全絕緣的世界裏,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幫助青少年安全健康的成長,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能夠與科技產品共存但又不被其左右的人。

在和父母們溝通時,我們會反覆提到:手機其實只是代表了一個充滿誘惑的電子產品。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誘惑,父母們都做到令行禁止嗎?或者一直擋在他們的前面,替他們清掃一切障礙嗎?

就像孩子生病,我們能做的不是幫他們消滅所有病菌,而是努力提高他們的免疫力,這個過程可能很艱難,也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們依然需要努力,因為我們是父母,是可以幫助孩子安全健康成長最重要的人。

所有的父母都想知道,孩子該不該擁有手機?擁有後玩多少時間為宜?如何制定規則?孩子不遵守規則又怎麼辦?......

其實要確定一個能規範所有孩子的行為標準、時間限度和規則要求要考慮的變量實在太多了,

甚至有些專家指出根本不存在這樣一個標準和限度,因為每位青少年的學習方式,注意力的穩定性,自控力的發展進度,處理信息的能力及速度,以及完成生活中其他重要目標的能力,是一個非常微妙的綜合體系,而這個體系沒有一份是相同的。

可怕的不是手機,而是父母不懂教育

事實上對行為的控制能力產生在我們的大腦前額葉區域,這個區域分管了“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種力量,簡單地説,這個區域就是自控力形成區。

一般來説,四歲半左右才萌芽自控力,8歲後開始有一些自控力,真正能管控好自己行為需要到高中,而18歲以後大腦前額葉才發育完善。

可見自控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與神經及心理息息相關的複雜能力,其發展多與腦部有關,但通過後天培養與訓練有助於提升與改善。

在很多家長看來,玩手機一定會影響學習。

其實不然,並不是所有喜歡玩手機和遊戲的學生都是差生,相反有些學生成績還很優秀。

從歷屆中高考狀元的報道信息中,不難發現幾乎超過半數的狀元們都不是手機和遊戲的絕緣體,玩手機和遊戲反而成為他們放鬆和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

反觀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很多也不是因為玩手機成績下降,更多的是因為注意力及學習能力欠缺等綜合因素導致成績下降,慢慢失去學習興趣後逐漸變成了“手機及遊戲控”。

可怕的不是手機,而是父母不懂教育

在與這羣孩子的諮詢溝通中,我們瞭解到,他們不否認手機和遊戲對他們的誘惑,但沉迷其中更多的是能讓他們遠離父母的嘮叨和控制,在一個自己能完全掌控和支配的世界中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他們需要的是這種掌控與成就。

當然他們也認為過度玩手機會影響學習,但否認學不好只是因為手機和遊戲。

有的學生告訴我們小升初或初升高後,學習難度都會相應增大,因早期不良的學習習慣和欠缺應對複雜知識的學習能力導致學習下降,甚至斷崖式的下滑。

孩子自身還在挫敗中,父母的焦慮和擔心就接踵而來。

父母忽視他們的感受,在意的只是分數和排名,並習慣性地把所有問題統統歸罪於“手機、遊戲和不努力”,父母越這樣,他們越想逃離,越逃離,父母就越想控制,越控制,他們就越想擺脱控制,就越離不開手機遊戲,親子衝突因而形成。

諮詢中,父母提到最多的就是為了幫孩子管好手機,常常會和他們“談判”,提出使用要求,制定使用規則,獎勵、懲罰什麼招都用,仍不見效。

孩子或表面答應,背後依舊我行我素;或遵守一段時間,又“故態重生”;或“步步為營”不斷提條件,反反覆覆,讓父母心力交瘁,他們無法理解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焦慮且無助的父母求助最多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幫助孩子管好手機。

當然,對手機或遊戲真正成癮的青少年想要改變是很有難度的。

但其實這種情況比較極端,並不佔多數。大部分孩子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癮,只是要令他們發生改變,也非一朝一夕能實現。

可怕的不是手機,而是父母不懂教育

父母的焦慮多來自對行為改變過於理想化,習慣拿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總以為家長的教導一次就能到位,總期待孩子一夜長大,忽略了孩子的成長性,忽略了行為改變需要時間與過程。

好習慣不是一日形成,壞習慣也不可能一日消散,改變的過程需要家長的耐心、智慧和技巧。

解決孩子的問題,從來都沒有特效藥或速效藥。

很多家庭需要的並不是生硬的方法,而是對親子關係與溝通的重視。

父母不要害怕孩子生氣或怨恨而不作為,也不要因自己的擔心與焦慮而過度作為。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尊重。不管青春期的行為如何不可理喻,父母要做的是拉一把,而不是暴力推出去。

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批評和不接受的從來都不是他個人,而是他的某些不恰當的行為。

任何問題的解決都需要良好的關係與溝通,面對青春期更是如此。

比如使用手機時孩子常常會出爾反爾,説好的時間會拖延,這個時候父母需要的用堅定且温和的態度告訴孩子,我們知道放下手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們必須按照約定的原則執行,而且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當我們需要和孩子制定規則時,我們千萬不要説就是因為你不自覺,所以我們才要管你。

孩子即使勉強同意也是迫於家長一時的權威,最終還是會反覆。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樣做是因為父母擔心過度使用會傷及眼睛和身體,但又不便過多幹涉,所以想和他一起商量一個合理的使用方式。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尊重,遠比一味地質疑、指責和否定來得更有力量,更有效果。

因手機問題求助諮詢的家長多是初高中生的父母,很少有小學生的家長。

難道説12歲以下的孩子就不玩手機,都有着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嗎?

可怕的不是手機,而是父母不懂教育

其實不然,任何習慣無法好壞都不會是一日養成的,很多成長性問題都是從兒童甚至幼兒期就慢慢開始形成和積累。

但為什麼求助的都是青少年的父母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對於低齡段的孩子,家長通過打罵、強制和獎懲的種種方法還能管控得住。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隨着自我意識的增長,身體力量的增強,父母就慢慢失去了對孩子身心的控制能力,管教的力量也由強變弱直至乏力、無力。

這種管教方式其實是一場“非贏即輸”的雙人對抗賽,無論結果如何,父母永遠都是輸家。

孩子的問題需要早關注、早干預,不要等問題真正到來時,父母有的只是懊悔、焦慮與無助。

對我們來説,手機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過度使用手機的人只是孩子嗎?

其實不然,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父母用在手機的時間遠遠超過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多孩子從小就缺少模仿與學習的榜樣。

如何引導孩子們用好這個工具,父母首先要學會放下手機,用心陪;其次是真正瞭解孩子,智慧教;最後是基於愛與尊重,堅定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05 字。

轉載請註明: 可怕的不是手機,而是父母不懂教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