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一個5歲男孩發現了恐龍足跡。
這個5歲男孩叫做睿睿,外公家在通江的朝陽村,有一座山叫做雞子頂,對面的山上有一個大石板,板上有一些凹坑,形狀輪廓很像雞的腳印,當地人就把這個痕跡稱為“雞腳印”。
睿睿平時就對恐龍感興趣,所以在國慶節回到家之後,外公就帶着他去看了這個“大腳印”。
睿睿看到腳印之後直接就説,這根本不是雞腳印,是恐龍的足跡,甚至睿睿還直接説出來這是獸腳類的恐龍。
然後睿睿媽媽馬上拍了照片和視頻發給了專家求證。這一看,發現果然是恐龍足跡,並且是距今約1.3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的恐龍腳印。
其實這個腳印一直都在這裏,但是一直都沒有人發現,但是一個5歲的小男孩卻發現了,其實只是因為長做對這一件事,就是保護了孩子求知慾。
如果家長在睿睿説出這番話的時候只是認為他年紀小而不相信他,或者是當成他説着玩的,那麼這樣一個重大發現肯定是要錯過的了。
名校對求知慾的重視
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慾有多重要,全世界排名前幾的斯坦福大學的招生官説“大學是一個求知的遊樂園,我們希望招進來的學生不是隻喜歡坐過山車,而是各種項目都想嘗試。我們希望學生既有所特長,又有諸多愛好。最根本的是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
哈佛大學招生官Sally Champagne也表示過,“考試成績只是招生官開始查看申請材料的起點,好奇心比好成績更重要。”
對學習有好奇心,有求知慾的孩子,往往會更熱愛學習,更願意主動去學習。
求知慾被滿足的孩子
北京大學副教授張昕就曾經説過,自己的兒子有一段時間對於下水道和井蓋特別感興趣,甚至小狗的名字都要起名叫“井蓋”。
教授沒有對兒子説“髒”、“離遠點”。而是順着孩子的求知慾去帶着孩子去觀察下水道。那段時間兒子通過下水道的臭與不臭知道了哪種是污水井,哪種自來水井或電力井。
而且從井蓋上還學會了污、電、水這些漢字。這樣認字肯定會死要比用識字卡更容易讓孩子產生興趣,記得更牢固,讓孩子樂在其中。
孩子年齡越小的時候求知慾越強大,可以説在10歲前,孩子都會熱衷於問“為什麼”、“這是什麼”。
那麼家長不要忽略孩子求知慾爆棚的時刻,耐心地回答孩子,和孩子一起去探索,這樣不僅僅是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量,同時也是在為孩子的學習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個過程也是在培養孩子對學習熱情,培養孩子各項思維能力(專注力、想象力、創造力、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是給孩子做好啓蒙。
孩子會好奇地點基本上都是基於生活的,其實就是地理、歷史、生物、化學的知識。
很多孩子之所以學不好這些科目,學習的很痛苦,就是因為這些科目離生活很遠,又比較抽象,那麼從小就讓孩子有相關概念,自然在以後學習的是時候會比同齡小朋友更容易入門。
除了家長及時解答孩子的問題之外,其實給孩子看的書籍家長也不要選擇都是虛構類的,可以選擇科普類的,那麼關於這些“天為什麼是藍的”、“樹葉為什麼是黃的”這些問題都會給到孩子解答。
同時書籍當中還有一些孩子常見的,但是沒有想到的問題點,也可以勾起孩子的求知慾,培養孩子的思維,同時還能幫助孩子養成愛閲讀的好習慣,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