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的睡眠
Suggestions
上一期,我們講過睡眠不足對孩子生長髮育的危害,☞《 關於兒童睡眠的N件事:睡眠不足有哪些危害?附各年齡階段兒童睡眠時間表 》為了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減少環境因素可能會造成的不良或消極的入睡聯想。例如,居住條件是兒童與兄弟姊妹、父母共享一個卧室的,這樣的情況會相互影響,導致晚睡或睡眠質量下降。當然,如果父母可以安靜陪伴,那麼兒童會容易入睡。
2、兒童睡房宜光線暗,不適宜的睡眠環境會導致兒童入睡困難或夜醒,例如,睡眠環境嘈雜,温度過高或過低等。
3、有的兒童“愛挑剔”,可能堅持要求一種特定的安撫/睡眠誘導方法,而不接受其他任何較少依賴照料者的方法。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缺乏經驗的父母可能會給予其關注和強化,這會無意中助長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如哭泣或下牀),而忽略這種行為則可以減少其發生的可能性。
4、熟悉各個年齡段兒童的合適睡眠時間,同時也要注意個體差異。從幼兒期開始,讓孩子養成按固定時間睡覺的習慣 。建立不含刺激性活動(如看電視)的睡前儀式。對於孩子拖延就寢的行為應予以漠視,且週末不要“睡過頭”。指導兒童或青少年把牀僅用於睡覺,若不能在牀上很快睡着,將待在牀上的時間限制為實際睡着的時間。
5、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讓2~3歲兒童獨立睡普通牀,無論兒童睡嬰兒牀或普通牀,都應保證兒童睡眠時的安全,睡牀應該相對低矮,周圍應有護欄,避免兒童從牀上翻下而摔傷。幼兒夜間入睡前應有一小時安靜階段,有助培養幼兒良好睡眠習慣,就寢前一小時避免兒童興奮性活動或屏幕暴露,固定就寢時間環境與就寢準備形成條件反射,幼兒有了入睡思想準備,容易入睡。
6、學齡前兒童(3--6歲)想象力和幻想力的發展可增加夜間恐懼發生,幼兒園或家長不易強制兒童午睡,避免夜間入睡時間延遲。學齡前兒童留戀玩耍容易發生就寢抵抗,入睡前常常提條件(喝水,講故事,上廁所等)。家長應保持幼兒期培養的入睡前就寢的習慣,避免兒童發生就寢抵抗行為,保證兒童按時就寢。
7、學齡兒童(7--12歲)睡眠模式已經比較固定,可以獨立入睡。學齡期是人一生中白天精神狀態最好的階段,正常情況下,這一年齡段的兒童很少出現日間疲倦或嗜睡情況。如兒童出現反常的日間疲憊嗜睡,需除外疾病與睡眠問題。白天適當的運動有助於夜晚的睡眠質量,但不宜過多的參加活動,如社會、家庭活動、運動。媒體和電子設備的廣泛使用,咖啡因攝入等,均可影響兒童睡眠。
8、兒童假期作息時間與上幼兒園和學校的作息時間不易相差過多,鞏固已建立的良好作息習慣,有助於兒童調整睡眠覺醒節律,預防睡眠問題發生。
研究發現,睡眠時間的個體差異約26%是由遺傳因素造成的,約66%則歸咎於共有的環境因素,並且日間的睡眠時間主要是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夜間的睡眠時間主要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是晚睡主要還是跟環境及習慣有關係!所以,為了孩子健康的成長,還是建議爸爸媽媽們要給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