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去北極,8歲遊歷幾十個國家,他的父母用行動對抗教育焦慮

文|秘籍君

前陣子丁真火了,有一網友評論也火了,這位網友説“丁真有雙沒經歷過學而思的眼睛”。一時間各大自媒體紛紛拿此做文章,有的説如今孩子的確累,被各種培訓班興趣班抹去了童真,有的説如今大環境如此,你敢讓孩子有着沒經歷學而思的雙眼嗎?一時間,學而思和奧數一起,成了課外培訓班的代名詞,也暗示了家長們的教育焦慮。

2歲去北極,8歲遊歷幾十個國家,他的父母用行動對抗教育焦慮

紛爭中仍有異軍突起。前不久看到一部户外紀錄片,居然是孩子和爸爸共同參與拍攝的。小男孩別看年齡小,履歷可不簡單:2歲多就跟着爸爸去了北極,隨後又去了南極,8歲多已經跟隨父母遊歷了幾十個國家。沒上小學前,孩子連幼兒園也沒上,就是跟着爸媽一起滿世界旅遊;等上了小學,孩子就趁寒暑假時間行走在路上,可以説把所有的空閒時間都用在了“行萬里路上”。曾有網友笑稱“這一看就是沒有經歷過學而思”,這倒是真的,因為時間不允許呀。

但如今沒上任何培訓班的孩子,在學校學習照樣不錯,和同學們相處得也很好。更重要的是,他的父母不走尋常路,用自己的行動對抗着教育焦慮。

2歲去北極,8歲遊歷幾十個國家,他的父母用行動對抗教育焦慮

出身普通家庭,父母用買學區房的錢來換路費、實現夢想

孩子跟着父母環遊世界,兩歲多就能去北極?聽到這裏,很多人會感慨“有錢真好”。事實上,孩子的爸爸老極也只是個普通人,只不過他做了件不太普通的事——懷揣着要買學區房的錢,走在了看世界的路上。

不得不説,跟普通人努力掙錢——買房——生娃——為娃教育殫精竭慮的一生相比,老極的經歷要灑脱肆意很多。

當然這也跟老極的職業有關。喜歡在路上的他畢業後放棄學的藝術專業,當起了職業旅行家和紀錄片導演。孩子跟着他走遍天下,收穫也頗多。看到了世界的多樣性,孩子變得更加包容。至於吃苦、堅韌,這些品質早在行路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被培養了出來。

老極和兒子的故事有着極強的個性特徵,並不能被普通父母所效仿。但他們身上也不是沒有可借鑑之處。

2歲去北極,8歲遊歷幾十個國家,他的父母用行動對抗教育焦慮

對孩子的教育,應放在真實環境裏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給孩子打下了堅實的學科基礎,雖然全面但未免有些“僵化”。具體表現在知識懂得多,卻不能在實際場景中被靈活運用。家長自己想想看,從小學到大的數理化、政史地,是不是大學一畢業就還給了老師,以後也很少用到過?

想讓孩子將知識活學活用,就要在真實的生活環境裏引導孩子發現問題,再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這就是近來新鋭教育勢力所倡導的“通識教育”。

舉例來説,如果孩子對昆蟲感興趣,父母可製作昆蟲類相關主題,鼓勵孩子在野外尋找昆蟲,對比書上描寫識別昆蟲,並嘗試飼養,在飼養過程中觀察昆蟲的一生。通過動手實踐,孩子就能將書上所學的昆蟲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體會更深,也更有學習興趣。

這種方法雖然不及行萬里路那般視野廣大,但也足以拯救孩子的厭學情緒,防止孩子頭腦僵化了。

【話題討論:你羨慕老極這種以世界為家的生活方式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髮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7 字。

轉載請註明: 2歲去北極,8歲遊歷幾十個國家,他的父母用行動對抗教育焦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