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有這幾個表現,可能是孤獨症的“警報”,越早發現越好

什麼是孤獨症?

孤獨症又稱為孤獨性障礙、自閉症等,是一類以社交交往和溝通障礙、狹隘興趣及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徵的兒童神經發育障礙,目前是全球患病人數增長最快的嚴重疾病之一。起病於兒童早期,大部分3歲之內發病,男孩明顯多於女孩,約2.6-5.7:1,全球患病率在1%左右。

在孤獨症發展過程中,通常會帶來明顯的身體損傷,出現各種不良症狀,因此家長需要多留意孩子的身體情況。如果發現孩子有一些異常的表現,需要提高警惕。

兒童出現以下異常表現,需警惕

1、孤獨症的早期識別和表現

12-24月齡

1.不(少)看,指目光接觸異常,孤獨症患兒早期即開始表現出對有意義的社交刺激的視覺注視缺乏或減少,對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視減少。

2.不(少)應,包括叫名反應和共同注意。

3.不(少)指,缺乏恰當的肢體動作,無法對感興趣的東西提出請求。

4.不(少)語,多數ASD患兒存在語言出現延遲。

5.不當,指不恰當的物品使用及相關的感知覺異常。

兒童有這幾個表現,可能是孤獨症的“警報”,越早發現越好

2、社交和溝通行為發育軌跡

發育倒退

·可涉及語言、社交手勢、運動等多個領域;

·可突然發現,也可逐漸發生;

·平均發生年齡為19-21月齡;

·在孤獨症中有發育倒退的發生率約為30%。

孤獨症的高危因素

·兄弟姐妹中有孤獨症患者。

·有精神分裂、情緒障礙或其他精神及行為問題家族史者。

·父母年齡過大。

·具有某些遺傳易感性的人:如患有唐氏綜合徵和Turner綜合症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孤獨症譜系障礙。

·極低出生體重兒,母親孕期使用了丙戊酸製劑進行抗癲癇治療。

兒童有這幾個表現,可能是孤獨症的“警報”,越早發現越好

孤獨症早期干預七原則

1、早開始:干預越早越好,確診患兒立即干預,對可疑的患兒也應及時進行干預。

2、科學性:使用有循證醫學證據的方法進行干預。

3、系統性:干預應該是全方位的。

4、個體化:在充分評估疾病和各項功能的基礎上開展有計劃的個體化訓練。

5、家庭化:強調和鼓勵家庭和撫養人積極參與干預。

6、社區化

7、長程高強度:保證每天有干預,每週的干預時間在20h以上,干預的整個時間以年計算,早期干預療程持續2年及以上。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健康樂園)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08 字。

轉載請註明: 兒童有這幾個表現,可能是孤獨症的“警報”,越早發現越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