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患者擔心的問題都解決了,他們自然就不會焦慮了”,他在仁濟西院當起了“居民小組長”

“把患者擔心的問題都解決了,他們自然就不會焦慮了”,他在仁濟西院當起了“居民小組長”

受訪者供圖(下同)

1月20日,在仁濟醫院西院區實施閉環管理開始,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清就有了雙重身份,除了要負責心內科病區以外,他還是西院區閉環管理期間臨時黨支部書記。

從心內科主任醫師到大管家

1月21日晚間,仁濟西院區在為院內滯留人員安排酒店時,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清被貼上了“小組長”的標籤,他要管理隔離點200餘名人員,是所有通勤隔離點中人數最多的。成立臨時黨總支後,作為黨支部書記的他立即推選了5名支部委員,並制定了黨支部章程,明確了大家的工作職責和任務。這對後期的人員管理有了巨大的幫助。

每次核酸檢測都要組織200多名人員到西院區進行採樣,那天上午就成為張清最具有挑戰的日子,“第一次把200多個人分批組織到西院區真的是累壞了,我嗓子都喊啞了。”張清如是説,“在那天以後,我就請我們樓裏的小年輕幫我淘寶下單買了個便攜式的喇叭。”就這樣張清成為了駐點的居民小組長。

除此之外,張清每天晚上要清點酒店人數,瞭解大家的需求。因為房源緊張,且是隨機分配的,有些房間沒有窗户不通風,有些房間馬桶堵住了,有些人回來晚了飯沒了……諸如此類的事他都要一一幫人解決。

“把患者擔心的問題都解決了,他們自然就不會焦慮了”,他在仁濟西院當起了“居民小組長”

病區裏的定海神針

“原本上週三做導管手術的病人,大約三分之二都能在週四出院。”張清説,“這把我們病區原有的計劃全部打亂了。”他表示,當時大部分的患者及家屬都很慌張,而醫護人員不僅要做好醫療救治,更需要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安撫。

“患者的家屬往往最擔心不能及時收到患者的病情信息。”張清説,在心內科病區做介入的患者大部分是不需要陪護的,為了減少患者及家屬的焦慮,病區醫務人員一個個給病人及他們的家人進行通話告知情況,並告知他們需要做好兩週隔離的準備。

考慮到大部分人沒有攜帶14天所需要的生活用品,病區裏的醫護人員把自己的物資也分享給患者。患者經過安撫後情緒都比較平穩了。

除此之外,還要給不能來看門診的患者解決配藥、隨訪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張清也開始使用“互聯網”醫院,在線上為患者解決問題。

患者在病區跳起了新疆舞

1月21日,來自新疆的患者吾布力(化名)經過冠心病介入治療後可以順利出院了。但是一早醒來發現自己的兒子進不了院區了,情急之下患者兒子阿布都(化名)就先自己返回新疆了。由於在飛機上兒子無法聯繫上,加上吾布力不會説漢語,機票也不知道怎麼改簽,焦急之下,他就在病區哭了起來。張清了解情況後,試圖與阿布都聯繫,終於在飛機落地之後與其取得了聯繫,並順利把飛機票退了。

隨後,護士長把自己的葡萄乾送給了他,希望家鄉的土特產能讓吾布力緩解思鄉之情。吾布力高興地在病區跳起了新疆舞。病房的情緒瞬間輕鬆了起來。“把患者擔心的問題都解決了,他們自然就不會焦慮了。”張清説。

1月31日是閉環管理的第十一天。當問及張清解封后的計劃時,他表示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後面幾天要忙着恢復日常醫療的工作了,給患者打電話告知他們入院檢查、手術等等,期待解禁勝利的那天!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4 字。

轉載請註明: “把患者擔心的問題都解決了,他們自然就不會焦慮了”,他在仁濟西院當起了“居民小組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