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補品有學問
本文轉自:光明網
“健康無錫”融媒體健康科普第44期
今天我們有請到了無錫市中醫醫院腫瘤科 主任中醫師 學科帶頭人 金春暉,來跟我們聊聊,對於虛弱的患者,如何吃出健康。
無錫市中醫醫院腫瘤科主任中醫師 學科帶頭人
金春暉
問
小編問: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就愛服用補品,但是補品市場太大也太複雜了,到底哪些是有用的寶貝,哪些是智商税呢?
答
金春暉:
首先,如海蔘、鮑魚、燕窩之品,相對其他食材,確實有更高價值的營養。就以海蔘為例,不僅富含優質蛋白質,遊離氨基酸的含量也比較高,比起牛羊肉等高蛋白食物,更易消化吸收。
其次,相對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中國古代食物相對匱乏,營養狀況顯然無法和今日相比,若古人吃了海蔘、鮑魚等營養相對豐富之品,效果必然優於今人。如今食物種類豐富,生活水平提高,健康人一般不需要通過補品來補充營養。相反,營養均衡才是現今社會我們更需要做到的,如粗糧中的膳食纖維等。
再比如被譽為“貴婦級”美容聖品的燕窩,的確含有少量的膠原蛋白,經過消化,會以遊離氨基酸的形式被身體吸收,但接下來就是哪裏需要哪裏搬了,並不一定會再形成膠原蛋白,恰巧沉積在皮膚之下的幾率那就更是相當渺茫。至於那些所謂的親身體驗有效的説法,只能説是見仁見智,多半是心理暗示效應罷了。
古人有云“虛不受補”,意思是説人體過分虛弱,導致營養過高的食物或藥物無法被人體吸收,甚至產生不良反應。所以並非大補之品就一定是對我們人體有益,平淡無奇的小米粥亦能養胃,廉價的蘿蔔亦是冬日的“補品”;而過分温補的鹿茸、冬蟲夏草亦能上火,過分滋膩的熟地、黃精同樣能引起食慾減退、腹瀉等。
所以,補品需要針對個人的身體情況來做出相應補充。其實,我們中醫一般將人體中的精微物質分為氣血精津液等,根據病人的症狀,醫生可以得出相應的診斷,給出補品建議,不同人羣適合的補品不同,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後,我們建議任何補品均不應盲目服用,同樣,貴的也不一定適合自己,需要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