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前會發出這幾個信號,家長要注意看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越早走路越聰明,也更強壯。看到同齡孩子已經會走路,自家孩子還不會走,家長們便開始各種擔心:會不會缺鈣?是不是發育落後?要不要去檢查?
孩子會走路對父母和孩子來説,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那麼孩子什麼時候開始走路比較好?走路晚預示着有什麼問題嗎?在孩子學走路的過程中,家長又該注意些什麼?
在孩子學會走路前,絕大多數孩子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爬行期,慢慢過渡到扶走,最後蹣跚着走,一段時間後才能平穩地獨立行走。
一般情況下,孩子走路的大致時間在11-18月齡,平均月齡為12個月左右,每個孩子的生長髮育不同,有些孩子10個月左右就會走,有些孩子15個月左右才開始蹣跚學步,如果孩子身體沒有異常,這些都是正常情況。
家長切不可強行干涉,提前訓練、強迫孩子走路,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孩子走路是件自然而然的事,當孩子有以下表現時,説明孩子已經做好了走路的準備。
- 孩子能自由爬行
孩子多爬行,不僅可以鍛鍊手腳協調能力,還有利於促進大腦發育、鍛鍊小腦的平衡能力。
孩子平衡力越好,摔跤的次數就越少。
- 孩子會獨立蹲站
孩子不需要大人的幫助,能自己蹲下、扶着物件站着,還能自己獨立站一會,説明孩子的腳部肌肉已經有了一定的力量,不久TA就會有強烈的行走欲。
- 孩子能扶物前行
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扶着沙發、凳子、牆壁自己行走,這些動作都能鍛鍊腿部肌肉,為獨立行走打下基礎。此時可以多鼓勵孩子扶行,不要主動牽着、扶着孩子走。
- 會短暫蹣跚走
當孩子身體做好準備,TA會嘗試着放開手扶物,自己蹣跚前行,剛開始走幾步就搖搖晃晃,很快就摔倒。有些孩子是一屁股坐下、有些搖晃幾下會原地站立或尋找物件輔助站立、有些則直接趴倒。
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家長們無需擔心、也不要過多幹涉,這是因為孩子肌肉力量還不夠,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這種情況會明顯好轉。
家長們做好以下幾點更有利於孩子學走路。
首先,給孩子準備寬鬆舒適的衣服、軟硬適中的鞋子,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孩子適當地光腳走路。光腳走路對血液循環、走路姿勢、觸覺發育都非常有利,但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冷到、被硬物弄傷等。
其次,家長需要將家中桌椅尖角部分粘上防撞貼、將易碎品移開、所有的插座遠離孩子或者都裝上安全塞,以防傷到孩子。
最後,家長可以拿着玩具或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讓孩子有目的地來回取送東西,通過遊戲的方式,鍛鍊孩子行走。但當孩子出現牴觸情緒、不想走時,千萬不要強求、責怪孩子。
總之,孩子學走路時,家長們要準備合適的衣物、提供良好的環境,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少干涉、多鼓勵、多觀察,做到心中有數,不急不躁。
雖説孩子學走路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但家長們也不可大意,當孩子出現以下情況時需引起注意。
超過18個月還不會走
雖然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同,但如果超過18個月還不會走路,體檢時各項發育都比較落後,則需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孩子會走路後經常摔跤
孩子剛學走路時容易摔倒、或走不穩是肌肉力量還不夠,只要孩子蹲站很穩,就不是骨骼或缺鈣的問題,孩子多鍛鍊,肌肉有力量了,就會好轉。
但如果孩子經常摔跤、蹲站困難、動作不協調,隨着孩子的生長髮育、逐漸長大沒有好轉,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孩子走路出現跛行
當孩子走路出現一瘸一拐時,先排除外界因素,比如鞋子進沙子了、腳趾磕到了。在排除外界因素後,孩子仍出現連續跛行,並且不愛走路時,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
每個孩子學走路,都是一件自然而然、令人開心快樂的事。家長們平時多注意觀察自家孩子的生長規律,按時體檢、掌握相關科學知識、耐心等待、不焦慮、不攀比,孩子學會走路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