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侯茜主治醫師提醒,初夏正逢春夏交接之際,此時養生應順應四時的變化,重點是養“心”,以平和過渡到夏季。
養心要點之一
心情舒暢,精神安寧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即人的精神活動是由心主管的。《內經》亦有云:“心者,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立夏之後,氣温升高,心陽旺盛,人們易出現煩躁不安,故此時養生首先要調養精神,保持心境平和、心情舒暢、怡然自樂,尤其是老年人,防止心浮氣躁、大悲大喜,出現氣血瘀阻導致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俗語有云:“心靜自然涼”,立夏在精神養生方面可以做一些有助於凝神靜氣的事情,如讀書、畫畫、寫書法、打坐、下棋、聽古典音樂等,讓躁亂的心平靜下來。
養心要點之二
適當午睡,預防疰夏
夏季白晝時間長,立夏之後,我們的作息可以順應四時的變化調整為晚睡早起,卧室牀頭可掛一些能養心安神之效的草藥做的香囊以助睡眠,同時中午氣温最高的時候(午時11:00-13:00期間)適當午睡或閉目養神半小時,可消除疲勞,預防“夏打盹”的情形。
春夏之交還易發生的一種季節性疾病,中醫稱之為“疰夏”,症狀表現為精神不振、疲乏無力、頭暈睏倦、食慾減退、多汗、或有低熱、大便不調等,多因入夏後暑濕漸盛,氣候潮濕,脾胃運化失常,濕困脾胃,或素有脾胃虛弱,暑濕傷脾導致,一般至秋季可自然緩解。在夏天我們可通過調整作息、適當運動,或服用消暑化濕的藥品如藿香正氣軟膠囊等來預防疰夏的發生。
養心要點之三
合理飲食,健脾祛濕
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多,易消耗更多的津液,此時脾胃功能亦相對虛弱,我們需要合理飲食,以低鹽、低脂、易消化及清淡飲食為主,避免貪涼、不潔飲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急性胃腸炎、可適當多吃酸味的食物如西紅柿、草莓、葡萄、檸檬之類,可斂汗祛濕,防止出汗過多而耗氣傷津。藥材方面可以選用太子參、五味子、烏梅、山楂、百合、蓮子、山藥等益氣養陰、健脾祛濕之品。
侯茜主治醫師還介紹了養心安神香囊的自制方法,即選用酸棗仁、柏子仁、合歡花、燈芯草、丁香、夜交藤、遠志、浮小麥,以上8味各1-3克,打磨成粉後混合裝入香囊袋,在夏季掛於牀頭,可起到養心安神助眠的作用。
兩款自制藥膳,也可嘗試熬製
●健脾祛濕茶
組成:生山楂3克、荷葉3克、炒決明子3克、甘草3克、陳皮1克,以上一起煎水代茶飲,或可倍量打成粗粉灌至茶包袋,每日泡茶飲可起到健脾祛濕的效果,適合夏日睏倦乏力、胃納不香、濕氣較重的朋友們。
●蘆根湯
出自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藥方》,組成:蘆根15克、麥冬5克,兩味藥一起煎水代茶飲,可養陰生津,針對夏季煩悶、乾咳、口乾、多汗、便秘等有良效。
(揚子晚報 張鑫 楊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