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哭窮,是對孩子的傷害
小苗就是被父母哭窮長大的,無論要什麼東西,父母總是不給他買。
而且從來不給孩子零花錢,哪怕上小學了,孩子依然沒有什麼可支配收入。
除了早上奶奶給的早餐錢,口袋裏總是空空如也,慢慢小苗接受了這一切。
看到其他同學發現買東西時小苗是羨慕的,但是他已經認清了現實,反正父母怎麼都不給他零花錢,羨慕也沒有用。
於是養成了佛系的性格,除了吃飯,什麼東西都不想要了。穿衣打扮方面也不在乎,不丟人就行。
後來孩子長大了,父母總是變着法的給他零花錢,希望孩子在外面過得舒服一些。
可父母給的零花錢都被留了下來,除了必要的飲食,基本沒怎麼花。
因為小苗沒有物質慾望,看到什麼東西都不想買,而且對價格特別關注。
無論做什麼事情,小苗第1個考慮的就是經濟因素。稍微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或者認為物品的價格名不符實,小苗就會主動放棄。
以至於他沒有什麼好看的衣服,也從來不參加同學之間的聚會。慢慢的,小苗的性格也開始有些自卑。
為什麼家長會哭窮教育呢?
父母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能讓孩子從小養成一個正確的金錢觀念,否則長大以後變成了一個揮霍無度的孩子,會讓整個家庭都生活得非常艱難。
希望用這種方式能讓孩子明白父母掙錢有多麼不容易,錢不是大風颳來的,是父母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
讓孩子養成延時滿足的習慣,有些物品不要第一時間擁有,延時滿足會獲得更大的幸福感。
有些家庭比較普通,能給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但是沒有辦法給他們提供富裕的物質生活。
於是便採取了哭窮教育的方式,讓孩子們認識到家庭的具體情況,認清楚現實。
覺得用這種方式能讓孩子更早的懂事,明白自己不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必須要通過努力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家長要注意,哭窮不等於挫折教育
很多家長都誤會了,以為自己採用的是挫折教育,讓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培養他們的抗壓能力與戰勝困難的能力。
可家長卻沒有注意到,自己把孩子們的希望出口給封堵了,讓他們感到很絕望,無論怎麼請求父母都不會滿足自己的願望。這是單純的哭窮,並不是挫折。
當父母直接告訴孩子,家裏沒錢買不起好的東西時,孩子瞭解到了父母傳遞的價值觀念,覺得自己是不好的,根本就配不上有價值的生活。
根據教育專家介紹,父母的這種哭窮教育直接扼殺了孩子們表達和滿足合理需求的能力。對外界的事物不再有強烈的渴望,變成了一個佛系的人,什麼都不想要。
美芽寄語
父母擔心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以至於不敢在孩子面前談錢,總是有意的規避,並且不滿足孩子的願望。
當孩子想要買玩具的時候,父母説沒錢,想要買好吃的東西時,父母説自己賺錢很辛苦,讓孩子有一種負罪感。
挫折教育對孩子是有好處的,能讓他們越戰越勇,不被困難打倒。而哭窮教育就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了,會讓孩子們的慾望被扼殺,失去向外界渴求的意願。
父母要注意兩者之間的區別,不要採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要讓孩子懂得合理表達自己的渴求,並且適當滿足孩子。
可以制定一些規則,但不要讓孩子感到絕望,發現自己一點希望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