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金錢,始終是現代人無法規避的一個話題。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孩子教育,沒有一樣能夠獨立於金錢之外。家長內心清楚經濟自由是最大的底氣,卻在孩子的教育上依舊忽視這一點,認為金錢是銅臭的,以至於孩子從小財商不足,長大也越來越窮。
這並非是我胡言亂語,身邊太多現實案例告訴我,很多人之所以窮困潦倒,恰好與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有關,父母要負主要責任。今天就結合真實案例,告訴大家以下教育方式要規避,不然孩子長大會越來越窮,家長及時醒。
致人窮困的教育方式①窮養教育:孩子容易心理自卑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底層人民的生活大多不夠富裕,還未達到小康水平。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更是秉持着能省則省的質量標準,這一點也滲透到了對孩子的教育上。
“咱家不比別家,咱家沒錢”、“你能跟人家比嗎?人家爸媽多厲害”等諸如此類的話,在我們那個年代司空見慣,起碼我是從小聽到大的。這就是所謂的窮養教育,讓孩子從小就活在“我家很窮”的認知中,以避免花錢大手大腳。
父母的本意是好的,卻沒想過這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以我個人經歷為例,從小就對花錢敬而遠之,貌似是節儉的好習慣,實際上自卑早已滲透骨髓。“我配不上任何好東西”是根植在我骨子裏的真理,長大後生活也過得一塌糊塗,因為財商太低,缺乏格局,只看眼前一畝三分地。
可是,我要如何不缺乏格局呢?從小我就明白不能給家裏添麻煩,會讓父母花錢的事情不要做,別家孩子遇上機遇會抓住,但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能讓父母擔心,我承擔不起這風險。抓不住機遇,自然沒有金錢可言了。
②攀比教育:你看看人家!
就在不久前,我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主人公是一名90後女性,年近三十還沒有儲蓄,只是背了一身卡債和網貸,害得債主甚至追到了家裏。
後來才知道,當事人對生活質量非常講究,月收不過四五千,就敢買四五千的包包、七八千的手機,平常吃穿也頗有講究,這些花費讓她一直活在透支消費裏。
在外人看來,這無非就是一位物質女郎入不敷出的故事,但在我看來,這與她父母的教育脱不開關係。事實上,這名女性從小就活在攀比之中,從小就活在父母“你看看人家”的對比之中。與其説她注重生活質量,不如説她為了不落後於其他人,虛榮心太盛。
從小活在攀比裏的孩子,會為了物質而錯估自己的經濟水平,從而透支自己的收入,導致一生活在還貸裏。到時日子會越過越窮,空留下一襲表面華美的袍子。
③無菌式教育:不知柴米油鹽貴
對於父母來説,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成了默認的潛規則,似乎家長不懂奉獻,就是對不住孩子。但卻沒想過這種無菌室教育會讓孩子活在烏托邦中,不知生活艱難,長大也不知柴米油鹽貴,反而容易成為啃老一族。
現實中,有太多年輕人工作三五年還在依靠父母的補助,只因為從小過慣了舒適日子,踏入社會後還想保留以前的生活水準,卻忽視了自己可憐巴巴的工資。
如何提高孩子的財商?很多家長或許會誤會,如果以上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越來越窮,那我避開不久行了?有這種想法是對的,但避開也不能保證孩子將來生活無憂。
與其預防,不如一開始就逆其道而行,直接提高孩子的財商才是正道。
①六歲前,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以我家樂樂為例,五歲起,我就開始教會他正確認識金錢。其中不光是金錢帶來的好處,還有如何儲蓄、如何通過正常手段去獲得金錢。
“沒有一樣事物是毫無利用價值的。”
這是樂樂六歲生日那天,我教會他的一句話,只因蛋糕沒吃完。過後,他就把蛋糕送給了一起玩的小夥伴,以此換來了想玩已久的玩具。
至於為什麼不買玩具?則是因為樂樂覺得“玩不了幾天就膩了,沒必要。”
②教會孩子正確的取捨
舉例來説,在風險和穩妥之間,按照孩子的性格列選擇。只要家長讓孩子從小就學會正確的取捨,長大就能徹底避免做出錯誤的選擇。
就算家長不懂理財,起碼的二手置換和儲蓄還是應該教的。只會儲蓄的人或許成不了有錢人,但日子只會越過越好,起碼不會淪為窮人。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幾歲開始認識金錢的呢?】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髮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