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一位90後的新手寶媽倩倩,在和我聊天的過程中訴苦到,寶寶今年才剛滿一歲,入春到現在一直在生病,要麼就是發高燒,要麼就是經常的腹瀉,後面帶孩子去醫院體檢才知道,孩子的腸子出現問題,有壞死的跡象。醫生説好在及時的發現,經過一番的瞭解,才知道和婆婆的餵養方式密切相關。
倩倩和老公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因為兩個人的年紀也是比較大,相處半年就結婚了。生了寶寶之後,家裏面的開支越來越大。小兩口只能把孩子留給老人照顧,然後兩個人外出打工,希望多掙點錢,能夠為孩子提供更好生活條件。
倩倩長得也是比較的瘦小,而且孩子是剖腹產生的,從寶寶出生後就沒有奶水,都是奶粉餵養,從理論上講,現在的奶粉營養價值高,成分接近母乳,寶寶不會營養不良。
但是倩倩發現孩子都差不多1歲了,瘦瘦小小的,孩子也沒有長肉,一般來説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都有點嬰兒肥。直到這次檢查,倩倩才知道孩子的腸子出現了大毛病。
原來婆婆日常看到孫子沒有母乳喝,所以每次給孫子衝奶粉的時候喜歡衝濃稠一點,而且還買了一些鈣片,給寶寶餵奶的時候碾碎到裏面一塊衝着喝,就想給孩子多補充一點營養。
孩子才剛滿5個月,婆婆就開始給孩子添加輔食,常弄一些滋補湯給寶寶喝,比如雞湯、排骨湯等,寶寶身體各個器官發育還未成熟,從而導致脾胃虛弱,腸胃負擔過重,久而久之也就出現腸壞死的跡象。
首先,婆婆犯的一個典型錯誤就是給寶寶衝奶粉沒有按照規定量,奶粉本身的包裝上有添加的水和奶粉的推薦量。
而且一勺奶粉指的是''平勺'',婆婆每次都是慢慢的一勺,有時候還會故意多加一點。''高濃度奶粉''衝出來的寶寶的腸胃接受不了,就會出現積食、便秘的症狀,時間長了造成一系列腸胃問題。其次,婆婆也不應該太早給孩子添加輔食,給寶寶吃的輔食也不適合。
一、醫生勸告:寶寶沒到2歲前,3種輔食最好少吃,容易造成脾胃拖垮
1、骨頭湯、雞湯等葷湯
在40或者50年代的父母的眼裏,以前生活物質比較的匱乏,所以排骨湯、雞湯等都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對於脾胃強壯的成年人來説,經常喝湯是可以滋補身體的,但是寶寶的脾胃嬌嫩,消化功能較弱,湯裏面溶解了大量的油脂,並且添加了大量的輔料,超出了寶寶內臟的範圍,容易導致寶寶消化功能變弱,寶寶的脾胃慢慢被拖垮。
2、榨果汁
想要寶寶的營養全面,6個月後添加輔食時一定要添加適量的水果。但是很多父母喜歡把水果榨成果汁給寶寶喝,覺得不用嚼,還可以給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
我們都知道,寶寶開始吃水果的時候,最好用勺子把果泥刮掉,然後慢慢用小塊的水果代替喝果汁。由於水果在榨汁過程中損失了大部分纖維,營養價值大大降低,但保留了更多的糖分,容易腐蝕牙釉質,增加兒童脾胃的承受能力。
3、蜂蜜
眾所周知,如果寶寶奶粉吃得太濃,開始吃輔食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會便秘。父母知道蜂蜜可以促進腸道健康,就習慣給寶寶喝點蜂蜜水,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如果寶寶消化不良,要調整腸道菌羣,健脾胃,不要喝蜂蜜水。蜂蜜是在開放的環境中生產的,容易含有肉毒桿菌。嬰兒胃腸屏障較弱,但容易引起腹瀉和食物中毒。
記住4件事,寶寶脾胃強健,消化好
1、內調脾胃:
嬰幼兒時期孩子的脾胃比較的虛弱,容易出現積食脾虛的問題,如果沒有及時的進行調理,就容易引起一系列疾病,比如咳嗽、發高燒、個矮不長肉、腹痛等,家長可以隔三差五給孩子喝點幫助消化的食物,能夠幫助孩子清理腸道食物殘渣,消食導滯,減輕腸胃壓力,還能強健脾胃吸收功能,助力孩子長高長個。
2、奶粉要正確衝
嬰兒奶粉一定要先放水再放奶粉,順序不要反着來,奶粉的用量應根據寶寶的年齡和奶粉包裝上的建議,不要過濃也不能過稀,適中就好。
3、輔食''水''改''泥''
寶寶剛開始吃輔食時,不能吃塊狀的,我們可以用半固體代替,例如肉泥、果泥、米糊等,儘量不要熬骨湯、肉湯,榨果汁、蔬菜汁這些湯水。
4、按摩
寶寶出現消化不良的問題,家長可以學一些小兒按摩的方法,睡前給孩子按摩半個小時,有助於腸胃的蠕動,也可以很好的預防孩子積食。